为充分总结、深入挖掘、生动展示
首医教师主动践行“新医科”建设理念
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激励广大教师以审核评估为契机
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善作善成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纵深发展
学校特别策划推出“走在教改前沿 深耕育人沃土”系列专栏
本期讲述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胡小鹏教授教学团队:探索“新医科”背景下提升医学生临床与科研能力之路
教师档案
胡小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肾病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泌尿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系副主任。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北京市“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专项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专项资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基金。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在免疫耐受、肠道微环境与移植免疫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科研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医学著作16部,2020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奖。
“新医科”建设要求我们发展新理念、新结构和新体系的医科教育,推动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的、跨学科融合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育是医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对于培养研究兴趣、激发自主创造力和塑造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新医科”背景下,本科医学教育应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医教协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医教研产”协同机制,培养学生未来应对临床和科研挑战的能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实践,课本与临床训练早结合
团队成员集体备课、研讨
医学生本科学习阶段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重视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处于临床实践阶段的医学生深入交流,我们发现学生们的临床实践操作训练热情非常高,但临床操作技能的生疏和处理特殊病情经验的匮乏,使他们在临床上面对真实病例时常手足无措。
本科生教学查房
为解决此情况,我所在的外科教研室团队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即引入临床真实案例和实际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通过观察不同表现的真实病例影像,我们将解剖学知识与实际临床影像相结合,深化对疾病发展和病理表现的多维理解。此外,我们组织模拟临床操作的实践课程,如定期的教学查房,主要由学生参与,老师提供指导。通过与患者沟通、向上级医师汇报,学生对疾病的诊治和鉴别诊断有更具体的认识,获得解决临床问题的满足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临床实践的浓厚兴趣。因此,在授课中分享临床案例,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他们在未来临床实践阶段更快适应真实的医疗环境。
教学改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授课中引入临床案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
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者更要“活到老,学到老”。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虽然给予学生非常多的实践机会,但大部分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技能却有待提高。基于现有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同时借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所参与教学活动的经验,我们将基于案例学习(CBL)、基于问题学习(PBL)和研讨会(Seminar)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引入到本科医学教育中。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之前的临床技能课程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上课积极性显著提高,得到一致好评。同学们表示,“感觉自己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此类外科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是一股清流”。校内外的专家和督导也对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外,技能考核中同学们的优异表现更是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改革
科教并进,理论学习与科研探索相辅相成
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仅依赖课本知识已不足以培养新时代医学领军人才。鉴于早期开展科研训练对本科生的重要性,外科学教研室率先推出了以第二课堂和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为代表的“早科研”训练计划。为了解决同学们在科研中的困惑和挫折,我们在本科生科研项目指导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如阅读总结文献、掌握基础科研操作技术、定期参加科研会议、提出问题并不断试错、尝试自我思考并总结收获等。这使得许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成功发表自己的第一篇科研文章,对他们未来进行更深入的科研探索产生了积极影响。与临床工作类似,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应基于个体的经验和能力而进行不同的针对性训练。本科生处于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入门阶段,又没有临床工作压力,正是处于苦练科研基本功的“黄金时期”。通过科研训练逐步成长起来的学生将具备学术前沿领域的追踪能力和实现科研想法的实验技术实力,这将为他们未来漫长的科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团队参加第一届北京市外科住院医师腔镜技能竞赛获团队冠军
外科教研室团队载誉而归
本科阶段的“新医科”教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打破学科壁垒、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的机会,实现了临床分析与专业实践对基础理论的反哺。通过多次尝试和努力,我们见证了学生各项临床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显著提升。今后,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将继续为培养更多具备卓越医学知识、科技理解力并引领时代的医学人才而不断努力!
撰稿:胡小鹏教授教学团队
编辑:姜俊吉
审核:穆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