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改前沿 深耕育人沃土 |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蕴副教授教学团队:小胶囊 大作用 为爱而教

为充分总结、深入挖掘、生动展示

首医教师主动践行“新医科”建设理念

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激励广大教师以审核评估为契机

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善作善成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纵深发展

学校特别策划推出“走在教改前沿 深耕育人沃土”系列专栏

本期讲述:小胶囊 大作用 为爱而教

——记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蕴副教授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

教师档案

张蕴,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教学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2年度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检体诊断学》获得首医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检体诊断学》获得首医“优秀本科教案”二等奖,“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奖;在研北京市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2023年度校级教改重点课题1项,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高项目1项,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发展中心项目1项。

“时间胶囊”里的“第一份病历”

《诊断学》不仅是医学生的第一门临床课程,同时也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医学生提供了识别和治疗疾病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搭起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桥梁。随着日新月异的临床检查手段更新迭代,电子病历逐渐被广泛使用,第四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老师们发现,医学生们越来越忽略对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的实践,这将使学生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遗漏重要的临床信息,严重影响学生们临床思维的建立。因此,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引起学习病历的兴趣呢?这一直是我们内科教研室老师讨论的话题。

我们知道,医学生在入学的第一课都会举起紧握的拳头,读出希波克拉底誓言;进入临床的第一天会举行“授白大衣”仪式;护理学子会进行“授帽”仪式。这样的仪式感让学生们更加理解职业的责任感,职业骄傲感油然而生。那我们的《诊断学》是不是也应该在第一课通过仪式感,加深同学们对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实践重要性的理解呢?内科教研室教学干事陈婧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就在此时,世博会的做法给了陈老师启发。世博会历史上有一项著名活动,即埋下一个“时间胶囊”,并设置一个未来打开“时间胶囊”的时间,等待未来的人们发掘出来研究使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主办方将凝聚着二十世纪人类的智慧的器物放入“时间胶囊”,埋在了十五米深的地下,“寄”给5000年后的子孙。受此启发,陈老师提出为每一位学生设立一个“时间胶囊”,将他们书写的第一份病历存放在其中,待到学生毕业时,将这份珍贵的“礼物”赠给大家。

当陈老师将这个创意告诉内科教研室张蕴主任后,张主任非常赞同,认为“第一份病历”不仅仅是老师为学生留存的一份美好回忆,更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窗口”、改进教学方法的“触点”。于是内科教研室就此开展了多次讨论,如何实施创意、什么时候让同学们书写“第一份病历”。大家一致同意在同学们完成《诊断学》的“症状学”学习后,进入临床第一次见习时,让同学们针对见习的“症状”内容,对患者进行简单的问诊,按照自己的理解书写“第一份病历”。从病历中老师们可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状况,从而改进见习的总体目标与教学方法。在“第一份病历”的基础上,陈老师又提出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在病历背面对患者进行“速写”,包括在交流过程中感觉患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沟通起来是什么感觉等。通过“速写”促进学生在问诊中对医患沟通的自主思考。

image.png

image.png

见习课变“翻转课堂”

内科教研室的老师认真阅读了每一位同学的“第一份病历”,并就此进行了两次集体备课,得出了共同意见:学生们虽然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是因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学生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问诊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反应无从问起、缺乏自信。众所周知,见习课程本身就是医学理论知识与实习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如何解决学生的问题、发挥见习课更大的作用呢?内科教研室教学干事王新茂老师提出,为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性,是否可以将见习课转变为“翻转课堂”?

理论课的“翻转课堂”应用很多,在见习课中应用较少。《诊断学》见习课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给予一对一、手把手的纠错,如果让学生们进行实践知识的梳理,是否会减少练习的时间,减弱见习的效果呢?就此内科教研室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决定将每次课程分成五步:一、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制作精炼的教学PPT,围绕医学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解,以便学生自主复习理论知识。二、课堂讨论: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见习操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培养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答疑解惑,深入讲解难点和重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三、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们通过模拟病人练习操作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汇报: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3-4人一个小组),展示和汇报自己在模拟病人操作中的成果。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五、课后巩固:学生们通过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通过这样的五步法“翻转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诊断见习课上不玩手机了,爱问问题了,还争着操作,课余时间也更愿意和患者沟通了解情况、和老师同学讨论临床病例……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能用心了解学生,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品质。正因为内科教研室老师们心怀对学生的爱,让小“胶囊”发挥了大作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还使老师们深入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转变教学方式,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来,作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方式创新,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努力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编辑:范佳丽

审核:郭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