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虽逝去 精神永留存——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观感
来源:临床五年三班 王佳
发布日期:2006.11.02
浏览次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长征》从儿时到现在仍在耳边回想。
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自1934年10月渡过于都河,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历时2年多,长驱2万余里,红军战士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十一个省份。时间之长,路途之远之艰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步入展厅,我的目光首先被一组雕塑吸引,九名红军战士背负钢枪,有的相互搀扶,有的拄着拐杖,他们的身上有太多的疲惫和伤痛,但他们脸上表露的却都是振奋和喜悦。一年的长征,红军兵力从三十万锐减到三万,如果不是凭着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党、红军、中国革命恐怕早已土崩瓦解。
长征路上,有太多浸满鲜血的故事,有太多英勇无畏的伟大英灵。这漫漫长征路上有太多的军人的无畏,军人的稳健和隐忍。
然而,在这次展览上我还看到了军人的另一面。
过雪山时,一位连指导员送给受伤战士周良海的棉背心;过草地时,一位不知姓名的首长盖在身负重伤的战士身上的雨衣……这是军人的另一面,与他们的鲜血同样动人的一面。工农红军之所以顺民意,得民心,我想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无条件的人文关怀。
有句话说:长征路,是一条浸满鲜血的红飘带。这条红飘带从解放区飘到全中国,从战争岁月飘到和平年代,并将永远飘扬下去。它是时刻激励人们的一种精神,一种处于绝境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一种为理想为他人舍生忘死的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找不到任何让自己懈怠的理由。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历程作为一次长征,让长征精神在新一代的年轻学子身上闪耀它应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