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专题-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微语十年·看见首医

微语十年·看见首医 |首医临床教师:用生命启迪智慧 用爱心滋养希望

【编者按】这个金秋,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开幕。回首来路漫漫,矢志不改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年之间,时代的发展,学校的变化,自我的成长,在时光长河交织成的画卷上都是值得铭记的。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礼赞新时代,党委宣传部特策划《微语十年·看见首医》栏目,邀请广大师生以微观视角讲述时代变革,用短小精悍的微故事映射新时代首医的变迁与成就。今天,本栏目推出第三期:“首医临床教师:用生命启迪智慧,用爱心滋养希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师 梅珊珊:长椿街45号的那些年

长椿街45号,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所在地。最懵懂的那些年,它启迪了我对医学的探寻;最莽撞的那些年,它教养了我对医学的沉静;最青春的那些年,它坚定了我对医学的执着。

2002年10月,我第一次站在长椿街45号的门口,老式的门诊楼,灰色的墙面,熙熙攘攘的人流……朴实无华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可正是这样低调的外表下,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医学宝藏。这儿有默默无闻埋首研究的科学家们,有呕心沥血攻克疾患的专家们,有孜孜不倦传授知识的教授们……当我走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

2012年10月,我第一次走出长椿街45号的大门,回身凝望,还是那么朴实无华的大楼,但是那些年,它教会了我,作为一名医生该有的品质。陈彪教授说,“面对病人,首先要关注他作为人的属性,他在社会、在家庭中的角色,然后才是关注他患的疾病。”凌锋教授说,“当医生要时时刻刻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王玉平教授说,“人要有所成就,首先是平台,其次是团队,最后才是个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飞得更高。”他们是我医学路上的引路人,用一生的经验积累教导着我。

2022年10月,我第一次带着孩子来到长椿街45号。站在新建好的南区大门口,遥望新楼上国家神经疾病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标识,我心潮澎湃。回望过往,我在这里成长,同时我也见证了它的成长。从老式的灰色门诊楼和内科病房楼,到南区综合病房楼和“大脑袋”CHINA-INI的落成,我所在的神经内科也从7个病区扩展成近20个专业组,高级卒中中心、神经免疫中心、癫痫中心、帕金森中心……还建成了大数据中心,从传统医疗向智慧医疗转型发展,让医疗变得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儿子,好好学习!希望有一天,你也能成为长椿街45号的一员。”我重重地拍了拍孩子的肩头。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师 张伟:用生命启迪智慧,用爱心滋养希望

自2004年进京求学,首都医科大学就一直是我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热土,也是我倍感温暖,荣辱与共的家。回想18年前自己怀揣着对神经外科的热爱,走进首都医科大学这所神圣的医学殿堂,人生中第一次与母校结缘。2011年从首医博士毕业后,我留在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已是第11个年头。

回首往昔,我有幸见证了母校校园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硬件条件不断提升,医学精英人才不断涌现,各级优秀教学成果层出不穷,我本人也在王忠诚院士“发展神经外科事业”的精神感召下,在诸多医学前辈以及恩师江涛教授的关怀和指导下逐渐成长,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逐步成长为博士生导师和病区主任。此刻,我深切地理解到,“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首医校训已经内化为每个首医人的品格,是我们青年一代应当继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青春如歌。年华流转,不变的是学者心;岁月如流,永恒的是师者魂。用生命启迪智慧,用爱心滋养希望。过去的十年,首医创造了金色的辉煌;未来的十年,首医还将谱写出更加绚丽的华章。在此祝福母校越来越好,祝福老师们身体健康,祝福学生们早日成就梦想!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师 王晓:在首医的培养下见证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2008年来到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那天起,今年已经是我在首医学习、工作的第14个年头。与首医同行,我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心血管内科医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教书育人的研究生导师。

我有幸目睹了这14年来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紧跟首医的步伐,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围绕“一核两翼”战略布局,以“强专科,优综合”为方向,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创新型医院。

我本人则在201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血管研究基金会交流学习后,回到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继续开展冠心病精准诊疗和研究工作。科研路上无捷径,探索生命的奥秘也没有终点。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将着眼未来,依托学校和医院的科创平台,通过交叉学科项目,为学校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研究生。

愿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芳华!


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教师 徐建:首医精神在雪域高原上绽放

十年来,祖国飞跃发展;十年来,首医日新月异;十年来,医院蒸蒸日上。弹指一挥间,历史的画卷在奋斗中书写,有幸在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见证时代变迁、学校发展、自己成长。2019年,我成为首医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带领学生继续在药理学领域耕耘,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并在《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等杂志上发表9篇论文。2020年,我又作为中组部博士团成员,带着在首医锤炼的本领参加援青工作。用脚步丈量高原、用激情点燃岁月,下基层、献策略,投身疫情防控、传染病管理、公共卫生建设与学科建设,我的不懈努力赢得了挂职医院以及青海省委等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荣获“来青服务优秀博士”、“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援青过程中,首医的大爱、奉献、专业精神在雪域高原上绽放,合作交流的渠道更加顺畅,我很高兴能够共享伟大新时代的荣光。


每一个人的“十年”

汇聚成时代的滚滚洪流

而今一瞬回眸

蝶变跃然心头

您珍藏着哪些与首医的独家画面?

期待广大师生来稿

与我们分享

已发生,正发生,将发生的微故事……

【征稿提示】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所在科室、联系方式;文字400字以内,照片1-2张;邮箱:jiangjunji@ccmu.edu.cn。学校将对投稿故事进行精选并陆续在官网官微发布,敬请期待!

特别鸣谢:积极投稿的首医临床教师

策划:党委宣传部

统稿:姜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