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行远自迩 勤耕不辍——访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伟教授

【编者按】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初心 使命 时代”专题报道之“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师说”“师德建设特色经验交流”等专栏。其中“师说”,将讲述近五年来,我校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获得者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深耕教学科研一线、潜心教书育人的故事。今天推出第二期:行远自迩 勤耕不辍——访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伟教授。


她是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党员,扎根生理学教学和科研30余年,年均授课120学时,连年教学评价优秀;她带领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奖项;她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伟教授。

三十载志难挫 壮心上下勇求索

在王伟教授的办公室里,挂着一条对联——“德泽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三十年来,王伟教授始终坚持奋斗在教学一线,视学生如孩子,视团队如家庭,视生理如生命。做学术、教学生、带团队,她说,这是她“不能放下的使命”。

王伟教授讲授生理学课程

王伟教授负责的生理学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记者:您扎根首医几十年如一日,年均授课120个学时,连年教学评价优秀,是什么支撑着您30年如一日地坚守和不断前行?

王伟教授:学好生理学对于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哪怕教了三十年,直到现在,上课课件我都坚持要自己制作。年轻的时候,我很少凌晨两点以前睡觉,总想着再多学点、多做点。任何事情,功夫都是平时点滴积累的,只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些年,工作对我来说一直是第一位。有一阵子身体实在不好进了医院,第一反应是绝不能因为我个人耽误了课程进度。生理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真让我放下,我绝对舍不得,也担心一旦放下,就再也捡不起来了。之前参加创新大赛,今年还准备参加,就是想展示一下我们首医的生理教学水平,努力使生理学成为我们首医课程建设的亮点。

王伟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记者:您是如何走上从师道路的?曾遇到过“拦路虎”吗?又是如何克服的?

王伟教授:我当年高考的目标是清华和北大,因为提前招生的政策,机缘巧合地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就此开启了我的师者生涯。这么多年,“拦路虎”当然遇到过,91年拿到协和医学院和北师大联合硕士,05年因为必须有博士学位才能继续留在教学岗位。虽然当时也有其他行政岗位的选择,但偏离了我的理想,我一定要上讲台当一线教师。我在毕业15年后,再次走上求学之路。那时候咱们首医的科研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在做实验的时候总是遇到很多问题。再加上电生理的仪器当时也没人懂,只能靠自己拿着一本英文书去摸索,一点点翻译,一点点实践。每天走进二教楼时,天都还没亮,入夜才离开,但有一部分实验仍然攻不下来,当时我站在实验室的窗户前,看着外面黑蒙蒙的天,心里别提多绝望了!就是靠着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凭着上讲台的决心,我最终一步一步走完了那段艰难历程,终于把课题做完,毕业论文也发在业内认可的期刊上。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因为学术水平超越了同行多少,或者运气有多好,才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么多年来,我就是凭着心头的一股气在坚持,不断夯实专业知识、严谨治学态度、提升科研水平,持之以恒地为基础医学教学积聚力量。

德高为师 情暖杏林

王伟教授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高校育人标兵等荣誉,她却说:“永远不要让学生成为我的影子,老师不能是学生的天花板。” 鸿鹄志高远,凝心驻育人。真理之书万千本,王伟教授甘愿只做良师,助人展卷。

王伟教授与毕业学生在一起

记者:作为北京市教学名师,您的课总是特别受欢迎,您的人格魅力也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怎样才能做好学生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王伟教授:诺贝尔奖的奖项设置名称是“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在其中的关键性不言而喻,学好生理学,也就给临床阶段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的学习打了好基础。生理是有趣的,但确实也有着不小的难度。想要把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给学生讲明白,就得我自己先对生理学这门学科有足够的掌握,再加上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寓教于乐、融会贯通,学生才愿意也能够听明白。直到现在,上课当天我依然会凌晨四五点起来重温几遍授课内容,熟悉的内容我要求自己讲得自然简练,连贯成体系,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准上设计课程讲授模式。复杂一些的知识,我会先通过一些故事引入,或者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先对这部分知识感兴趣,再鼓励他们在老师所讲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适当的自我学习和自主探究。让我欣慰的是,学生热衷于把生理学的知识做成诗歌、游戏、动画、漫画等创新形式,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每次学生把他们自己做的成果发给我,我都像看宝贝一样反复看好几遍,乐在其中!

因为小学跳级,我觉得自己中学时候的语文水平欠佳,于是到了北师大就拼命多读书,当时背的很多故事,到工作时突然就理解了。久久为功,我希望孩子们多读书多学知识,增加自身储备。但我不希望他们受到书本的禁锢,我希望他们永远愿意对真理进行探究和追求。孩子们要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医学事业、我们的国家才能永续发展。

王伟教授与学生们在一起

记者:除了专业上对学生的指导,在生活中您也总是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甚至自费资助学生出国。对此您是怎么想的?

王伟教授: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亲密的关系,但信任的桥梁不好建立,需要共同经历事情。之前有学生留级,我就告诉她,如果暂时没有发现医学的乐趣,没关系,我们共同努力。当时我做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有不少行政事情要忙,但我们达成了一个约定——每天早上叫她起床学习。现在这名学生在急救中心工作,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岗位,回首当年,她庆幸自己没有轻易放弃。

作为老师,不能只把着眼点放在优秀的学生身上,要善于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同等的关注,包括一些切实的帮助。自费资助学生出国深造,只是想在他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对那个孩子我也没有过多的期许,不希望我的帮助成为他的压力。钱财乃身外之物,重要的是为社会留下点什么。今天我帮助的学生,明天或许就能拯救病人的生命。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在社会进步的路上,我愿做一粒小沙石,为学生的成长架桥铺路。

自省自奋实现自我价值 共享共建达成团队共赢

独木难成林,一枝不是春。作为首医生理学团队的带头人,王伟教授潜心奋斗,团结互助,以奋斗的日夜孵育成绩,以合作的力量催生硕果。谈及这些年的奉献,王伟教授淡然一笑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王伟教授与团队师生

记者:首医生理学教学团队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您作为带头人有什么心得?建设团队至今,您又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呢?

王伟教授: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带队人,自省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永远保持对自身的高要求。我们生理学教学团队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新鲜血液注入,新人初来乍到,难免遭遇迷茫,需要老教师时不时地关心和帮助,我们要做好新教师的榜样和示范。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团队还需要你,不能轻易松懈!”回首这几十年,付出了不少,但更多的是收获,欣喜于自己能奋斗在生理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实现自己的教学梦想和自我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王伟教授给学院教师做《教案的一般写法》和《如何上好一堂课》教学专题讲座

记者:您在教学之外还经常会给学院教师们举办专题讲座,传授和分享一些教学经验,您还有哪些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方法?您经常跟团队强调的是哪些精神品质?

王伟教授:因为我是学师范出身的,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够将好的教学理念与大家分享。平时我也愿意跟教研室的青年老师在一起,不是所谓的“带领”,只是把我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教学相长,彼此丰盈,共同进步。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一定要彼此关照、互相理解,学术上资源共享,相处上和谐共生,工作上合作共赢,团队自然成果丰硕。“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

做好基层党建 恰是百年风华

作为学院的党委书记,王伟教授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促使党政密切配合。这些年来,王伟教授在政治引领上下功夫,在学科发展上下功夫,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对她来说,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若是问她累不累,王伟教授只会回答:义不容辞。因为她深知:高校的三尺讲台是组织赋予教师的使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组织和国家所需要的——组织需要,更是责任在身。

基础医学院党史教育专题活动——支部书记讲党课实现全覆盖

记者:您在2021年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荣誉称号,可以分享一下您从事党政工作的经历吗?您又是如何把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呢?

王伟教授: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能够在这个时间节点获得北京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荣誉称号,我心潮澎湃。记得几十年前,我刚来到首医工作岗位的时候,老党员们就给我们讲党的故事,跟我们谈入党。那时我们首医的党建氛围就已经非常浓厚了,校园处处可见党旗党章,党内老党员带新党员,干群合力。我于1995年光荣入党,并且在身为党员的日子里,深切感受到了基层的力量。群众和基层党员就是党的基础,所以自1998年开始当支部书记后,我就开始琢磨如何营造起我们自己的党建氛围。教师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肯定是第一位的,老师教育学生不仅要有学术深度,更要有政治高度。我经常跟大家探讨,高校教师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初衷站在讲台上呢?我们一定要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感结合在一起,要把“国之大者”和自身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眼下除了需要创新的思维,更要坚守自己的风骨,要以高尚的文化培育高尚的灵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老师,“立德树人”是我们的使命,教师首先要在一点一滴中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获奖情况

记者:您带领学院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奖项,对此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王伟书记:我认为这一定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能带出一支比较强的支部书记队伍,的确是让我非常自豪且有成就感的。都说薪火相传,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给学校留点什么。

这些年兼顾行政与专业的双肩挑工作,让我有时力不从心,每到聘岗时期难免会有焦虑感。但转念一想,组织能够给予我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让我实现职业梦想,我衷心地感谢与感恩党和学校。未来的日子我不敢说还会继续做出多大的成就,但只要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我绝对不含糊,把大事儿落实落细,把难事儿干成干好。

课堂作壤 思政为根

尽履繁花醉,誓为育树人。以“立德树人”为基石,王伟教授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挖掘生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生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医学精神,滋养学生大爱无疆的济世情怀。王伟教授坚信,当学生们的眼中充满了光明,就看不到黑暗;哪怕有黑暗,也可以用光明驱散。

王伟教授负责的生理学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带领的生理学教师和教学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记者:您主讲的《生理学》入选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此您和团队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王伟教授:我一直认为,政治站位决定了科研站位和教学站位,况且医学和“情怀”二字是分不了家的。就像绪论课讲到我国生理学奠基人林可胜教授时,我们并不想只简单告诉学生他是奠基人,而是从抗日战争讲起,让学生们了解到林可胜教授埋头深耕的动力是为了国家。使学生能够由内而外地认识到一个普通学者想要成为大家,关键在于思想高度,在于明白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其实在教育部第一次推广“课程思政”之前,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在长期开展了。当时成功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报完名,我们也没有再留意,等收到祝贺才反应过来。在全国这是件大事儿,公布的时候还是很隆重的,当时我们整个团队上上下下可以说都洋溢着喜悦,我们日常一直在做的事情能得到认可,我们是真的感到高兴和欣慰,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奋斗方向更加坚定。

王伟教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决守好课堂主阵地

记者:您是如何挖掘生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医学的专业课之中的呢?您对于思政课程又是怎么看的呢?

王伟教授: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更应该是一种课程观。为了思政讲思政,大家容易反感,甚至容易物极必反。所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讲政治就至关重要。我们老师要时常积累、言之有物,找到和学生的共鸣点,建立一个真情实感、与时俱进的思政素材库。比如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给学生分析动态清零的政策,分析下来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无论从生命观还是医疗资源储备上,中国的国情都更适合动态清零。梁万年说:“为什么中国选择动态清零?是因为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老人、儿童,我们不能以牺牲他们为代价。”探求真理的过程和我们探求科学的过程是一致的,挖掘思政元素是个漫长的过程,都需要以小见大,以局部推理整体。

生理学深层次讲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思想的反映。通材达识,内化于我,这学期上网课之前,我给学生们写了一段话:“正是疫情的肆虐,才更要了解生命的奥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攻坚克难,肯定有不方便。从国家利益出发,就要忍耐,自我要融入社会大家庭。”我希望能够安慰到孩子们,并且激励他们能胸怀国家天下,在风雨中见世面、壮筋骨、长学识,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王伟教授用一颗赤诚丹心诠释了自己的育人理想。峥嵘岁月,教海无涯,无悔无愧。


策划: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

采写:张芃扬、薛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