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医药学院五年巡礼

【编者按】喜迎党代会,实干赢未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即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党委宣传部特策划推出《喜迎党代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年巡礼》系列报道,展示各学院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回顾成绩、凝心聚力、面向未来、勇毅前行。今天推出第六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医药学院五年巡礼》。


五年来,在校党委领导下,中医药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的指示,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北京市中医药优势政策与资源为支撑,充分利用学校较强的现代医药学基础和公共平台,经过努力拼搏,获批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顺利通过中医学、中药学专业教育部认证,中药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提升3个档位,中医学科进入全国前10。学院初步建设成学科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育规模适度、培养质量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的特色学院,在成为“具有较高水平和自身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开发基地、临床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服务基地、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成绩。

中医学、中药学专业认证专家入校考察


聚焦中心工作 抓好党建促发展

院党委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聚焦学科和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与时俱进坚持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健全完善议事决策规则,提升治院理教能力,把党政工作重心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有力保证学院事业发展正确方向。

院党委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体现“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支部建设,以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强化支部建设,力争各支部每年都能有1~2个工作创新点。五年来,学院坚持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解决思想问题、发挥模范作用为基本目标,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出发,寻求党支部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和师生利益新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定期举行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全面了解师生思想动向,检查指导支部工作,监督工作任务落实。严把入口关,提高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标准。目前党员教师占教师比例达92%,研究生党员占研究生比例达31%。2019年、2022年中药资源学与中药化学学系党支部、中药药剂学学系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

在学生中组建班级核心组,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在班团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世园会等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利用中医药专业优势在多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吉林、宁夏、山西与北京等地万余名地方百姓提供志愿服务,获得“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一等奖。

第二批全国党建样板党支部——中药资源学与中药化学学系党支部

第三批全国党建样板党支部——中药药剂学学系党支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全院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活动、师德师风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举办座谈、讲座、全国模范教师师德报告会,开展中医药义诊服务、组织社会实践、中医药文化访学、教师仪态仪表养成性系列教育等多种活动,深化教师对“师德”和“学术道德”的理解,强化对“责任和奉献”为主导的职业价值的认同。近年来,学院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1人,北京市教育系统育人先锋1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学院获评北京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团队1个。

中医药学院师生参加社会实践 服务基层群众

中医药学院教师获得的育人奖项


明确发展定位 学科稳中有进

学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在反复讨论、不断探索中凝练学科方向。经过几年努力,学科布局与结构明显优化,学科特色基本形成,各学科均有了明确和稳定的发展方向,获得高级别科研课题与冲击学科前沿的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基础已经形成。学院现有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在专业建设上,拥有中医、中药及中药专业学位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天然药物博士培养点1个,并增加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培养点1个,中医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

学术科研水平稳步提高,近五年获批各级各类课题99项,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优青在内的国家级课题47项,省部级课题20项,局级课题16项,总经费4312万元。申请专利43项,授权专利2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82篇,SCI论文215篇,主编、副主编、参编的教材、教参或专著118部册。

中医药学院教师获得的科研奖项


坚持引培结合 凝练“双师”特色

学院积极贯彻人才强院理念,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质量结构双优的师资队伍。为落实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实践精品教育培养新模式,学院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师资培养工作中,并依托首都国医名师馆,建立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与经验传承基地。经过3-5年建设,全部通过验收或绩效考核。

五年来共引进校院级人才6人。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队伍的68%。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6人。海外优青1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3人,全国中药特色人才1人,北京市杰青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


强化全员育人 彰显教育教学特色

五年来,学院坚持以本为本、传承创新,进一步细化和做实“精品教育”,培养既有传统中医药特色又掌握现代研究方法的“双强”人才。总结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融合的全程全员本科生导师制经验,树立了“厚基础、强临床、跟名师、求创新”的教育理念。依靠“基础+临床”双导师,通过中医经典背诵、原著阅读、早期临床体验、跟师临床诊疗、工作室资料整理等多种形式全程指导本科生。挖掘燕京医学特色,将燕京医学等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发扬,强化中医药思维、临床诊疗技能与传承创新精神。

近五年,中医学专业学生全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通过率排名全国前10,学生多次在全国中医、中药类知识技能大赛获奖。中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平均通过率93%,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24%。以上工作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组织学生与有影响力的“五老”或“杰出老校友”进行深入交流座谈,突出“以史为本 言传身教”、“老少结对 双向互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使学生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信念与决心。

本科生导师制拜师大会合影

世园会中医药学院学生志愿者

展望未来,学院建设将继续遵循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贯彻落实好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握好新校区建设规划契机,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明晰发展目标,狠抓任务落实,在实现学院“十四五”规划任务,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特色优势明显的研究型中医药学院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撰稿:常景华

审核:龚慕辛

编辑:张芃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