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等四所医学院校签署高等医学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来源:党委宣传部 张芃扬
发布日期:2016.04.08
浏览次数: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医学教育协同发展,4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四所高校友好协商,在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医政医管局正局级专员周军,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郭广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市医管局党委书记方来英,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吕一平,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邵文杰,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韩金玉,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建国,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张益禄,河北省教育厅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魏锡政等领导出席签字仪式。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冯喜春主持,四校校领导、有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我校校管以上干部、正教授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会上,副校长管仲军介绍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协议所涉及的合作内容包括:建立项目合作制度形成有效合作模式;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学科平台建设,促进优势学科更好发展;促进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际交流与培养;加强科研项目合作,支持校际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建立管理干部及学科干部相互挂职锻炼的协商机制,提高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建立学生工作系统及学生组织的联系机制;研究探索服务于区域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有效社会服务途径;共享各方可以公开的信息资源、图书资源和科研资源等。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明、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尚永丰、河北医科大学校长崔慧先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有关领导和京津冀三地有关领导助签。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邵文杰,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韩金玉,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张益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市医管局党委书记方来英,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建国等领导分别讲话,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大机遇,两年来三地紧密对接合作,实现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开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需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协同发展,此次三地四校合作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是四校共同学习、交流、共享办学资源的有利机会。希望四所高校把握机遇、统筹谋划、齐心协力、共谱新篇。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医政医管局正局级专员周军分别发表讲话,寄望通过四所学校的有效合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保持特色、紧密合作、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尤其推进学科与学术水平持续提高,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郭广生代表市委市政府在讲话中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总书记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京津冀高校在人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支撑。四校承担着京津冀三地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各自又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四校共同签署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努力提升高等医学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统筹教育事业发展,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北京市委市政府将积极支持联盟的组建,形成有效推动三地高等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平台。同时通过积极支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共同体,共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切实推进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
郭广生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说,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医科院校,打造了一批由国家重点学科构成的高水平学科学术平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内的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2014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5年入选北京首批高精尖创新中心,办学水平和声誉不断提高,为首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郭广生同志也肯定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为我国和京津冀三地的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希望四校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更具发展活力的协同创新体系,共同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医学篇章。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明、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尚永丰、河北医科大学校领导校长崔慧先分别表态,将本着务实、互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在相互尊重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协同医学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科研、医疗服务水平为己任,以可以利用的政策、经费、软硬件条件大力支持本项合作,并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在有效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合作模式。
据了解,本项合作是京津冀地区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以四所学校各自具有的优势与特色学科,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同时形成的战略协同合作关系。本项合作将建立友好合作校级联席会议,成员由四所学校分管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组成,实行每年轮值主席制。联席会议组织协调战略框架协议的实施、研讨协商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提出的具体合作项目。
会上,副校长管仲军介绍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协议所涉及的合作内容包括:建立项目合作制度形成有效合作模式;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学科平台建设,促进优势学科更好发展;促进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际交流与培养;加强科研项目合作,支持校际之间开展学术交流;建立管理干部及学科干部相互挂职锻炼的协商机制,提高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建立学生工作系统及学生组织的联系机制;研究探索服务于区域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有效社会服务途径;共享各方可以公开的信息资源、图书资源和科研资源等。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明、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尚永丰、河北医科大学校长崔慧先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有关领导和京津冀三地有关领导助签。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邵文杰,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韩金玉,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张益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市医管局党委书记方来英,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王建国等领导分别讲话,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大机遇,两年来三地紧密对接合作,实现了协同发展的良好开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需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协同发展,此次三地四校合作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是四校共同学习、交流、共享办学资源的有利机会。希望四所高校把握机遇、统筹谋划、齐心协力、共谱新篇。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医政医管局正局级专员周军分别发表讲话,寄望通过四所学校的有效合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保持特色、紧密合作、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尤其推进学科与学术水平持续提高,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医疗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郭广生代表市委市政府在讲话中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总书记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重大战略。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京津冀高校在人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支撑。四校承担着京津冀三地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重要责任,各自又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四校共同签署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努力提升高等医学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统筹教育事业发展,组建京津冀高等学校联盟,北京市委市政府将积极支持联盟的组建,形成有效推动三地高等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平台。同时通过积极支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共同体,共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切实推进区域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
郭广生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说,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医科院校,打造了一批由国家重点学科构成的高水平学科学术平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内的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2014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5年入选北京首批高精尖创新中心,办学水平和声誉不断提高,为首都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郭广生同志也肯定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为我国和京津冀三地的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希望四校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更具发展活力的协同创新体系,共同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医学篇章。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明、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尚永丰、河北医科大学校领导校长崔慧先分别表态,将本着务实、互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在相互尊重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协同医学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科研、医疗服务水平为己任,以可以利用的政策、经费、软硬件条件大力支持本项合作,并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在有效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合作模式。
据了解,本项合作是京津冀地区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以四所学校各自具有的优势与特色学科,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同时形成的战略协同合作关系。本项合作将建立友好合作校级联席会议,成员由四所学校分管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组成,实行每年轮值主席制。联席会议组织协调战略框架协议的实施、研讨协商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提出的具体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