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宣武医院王培昌:检验科的“排头兵”
一名党员 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 就是一座堡垒
回首63年来
首医共产党人
听党话 跟党走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践行着使命
凝聚起建校兴校的磅礴力量
微光汇聚间
闪耀着信仰的力量
建党102周年之际
《旗帜》继续讲述
宣武医院王培昌:检验科的“排头兵”
王培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主任,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冲锋在前,忠实履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医者,他殚精竭虑,用医者仁心筑牢疫情防线;作为科室领头人,他勇挑重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他说:“这是初心,更是使命!”
毫不松懈 拉响疫情防控警报
王培昌在实验室毫不松懈,为北京市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控制疫情争取到宝贵时间
2020年6月10日,在北京连续56天无本地新增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情况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坚定按流程上报1例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从而拉响了北京市新发地疫情防控警报。王培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科科主任,正是他带领的方舱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团队第一时间准确解读了“西城大爷”的核酸结果,为北京市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控制疫情争取到宝贵时间。
6月10日下午,家住西城区的唐先生因间断发热到宣武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按照流程,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咽拭子采集并送检。唐先生第一次报告出来了,“双靶标阳性”的结果让身经百战的王培昌和同事们心里一紧。“立刻启动预案,进行第二种试剂复测。”第二轮结果依旧是“双靶标明显阳性”。王培昌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回溯整个检验过程,排除污染可能后,果断地给出了咽拭子检测阳性的最终结果。此时是6月10日23时50分许,第一时间上报!6月11日,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北京市西城区10日出现1例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2020年7月11日,1例多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来院就诊。患者的新冠病毒IgG阳性引起了王培昌的高度重视,经过团队2个昼夜16轮的反复检测,最终北京市最后1例新发地疫情散发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在宣武医院被发现,为北京市新发地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勇于担当 筑起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疫情期间,王培昌带领全体检验科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侵袭华夏大地,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展开。当时,医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和安全防护水平难以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要求,在医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示部署下,王培昌临危受命,挑起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负责人的重任,立即牵头组织了“方舱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设计工作。他亲自设计、组织不同团队专家反复论证和修改,在48小时内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双仓并体、各区独立、直接传递、气流向心”的方舱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设计。
方舱生产周期长、检测体系安装调试及性能验证慢,王培昌就亲自进入方舱生产车间督促生产。在舱体生产过程中,他还同时组织了实验室文件体系编写、人员培训、设备性能验证、工作流程与防护流程制定与论证、质量控制体系与判读/验证标准规范建立等诸多工作。夜以继日的努力,换来了宣武医院方舱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如期高水平运行。面对全国各地来院参观、咨询、寻求帮助的医疗机构,王培昌也是毫不保留、鼎力相助,先后将方舱设计方案赠与38家医疗机构,并帮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方舱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干扰因素多,判读难度大,而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正确性事关疫情防控全局,怎样保证几十万份检测不出一点差错,是王培昌最为挂心之事。为此,他紧盯疫情防控、病毒变异、疫苗接种、诊断标准、技术方法最新进展,牵头制定了宣武医院检验的质量管理体系、新冠病毒核酸识别与确诊程序、新冠病毒抗体阳性起始的核酸排查与确诊程序。对每一例ct值异常、扩增曲线异常、内参阴性的标本,王培昌均亲自组织复查;每一例新冠病毒抗体阳性病例,王培昌更是及时主动亲自联系临床、追踪患者、重新采集患者多个类型标本进行排查,直至最终“排除”或“确诊”,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与“医疗安全”。
未雨绸缪 助力核酸检测能力持续改进
疫情期间,王培昌挑起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负责人的重任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进展,上级要求各级医疗机构适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接到通知后,宣武医院在1个小时内即开展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工作,在1天内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工作。而这,得益于王培昌的未雨绸缪,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早已提前进行了技术和方法学论证,完成了文件体系建立、工作流程及安全防护流程建立和检测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对发热门诊改造和快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的要求,王培昌还牵头设计了医院发热门诊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使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迅速达到13000管/日,并为之后顺义区、西城区全员新冠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0年6月20日,根据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的指示,河南核酸检测援京医疗队到达宣武医院,助力北京推进新冠核酸检测速度。鉴于方舱空间狭小、无法容纳大团队作战,王培昌在最短时间内牵头完成了宣武医院第二个新冠核酸实验室的改造方案、流程设计、工作方案、体系文件准备等,并在48小时内投入运行,使河南省医疗队成为10家外省市核酸检测队伍中第一支投入核酸检测工作的队伍。援助期间,宣武医院方舱PCR团队与河南医疗队携手奋战,共完成了38个单位、社区47155人核酸检测任务。
王培昌作为我国知名检验医学专家学者,在疫情期间多次受邀参加国家卫健委、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办、北京市卫健委等组织的专家论证会,他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经验,在新冠病毒标本采集、检测方法、信息化等方面均及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上级部门采纳。王培昌组织录制了常规实验室标本处理安全操作视频,并通过线上会议组织推广;会同相关专家,组织撰写了《北京市发热门诊实验室能力标准专家共识》,参与论证了《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规范专家共识》等,为后疫情时期实验室检测持续改进做出了贡献。
冲锋在前 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屡获佳绩
王培昌及其团队
在众人感叹王培昌率领检验团队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时,他说,这是宣武医院检验科的一贯作风,“我们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而他,作为一名老党员,冲锋在前,是初心使然。在他的带领下,宣武医院检验科攻坚克难,屡获佳绩。
王培昌于2004年8月入职宣武医院检验科,担任科室副主任。2007年10月,王培昌带领全科同事查缺补漏、稳扎稳打、连续奋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通过了ISO15189认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医院医疗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2008年11月,王培昌担任检验科主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检验科建立了高水平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他结合医院特色,建立了神经特色检验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团队,又针对各临床学科发展的特殊需求,开展“一对一”特殊检验技术服务。近年来,检验科开展检验新项目300余项、检验新技术100余项,先后获得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奖40余项,成为我国神经疾病检验技术应用与创新的主要基地。2020年,在北京市首批临床检验重点专科评审中,以第一名成绩获批北京市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王培昌和他的学生们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王培昌还兼任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联合教研室主任,承担了3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在首都医科大学22家附属医院中率先获批了校级精品课程,先后获得了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学团队、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导师称号。在学校和医院的支持下,在王培昌教授的努力下,检验科于2005年、2008年分别获批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先后培养了19名检验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年来,王培昌教授团队共获批各级各类教学课题16项,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出版各类教材10部。
王培昌投身检验医学学术研究三十余年,在其主攻方向“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与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率先阐明了DNA聚合酶增龄性下调的转录调控机制,揭示了微小RNA和多个重要蛋白质对阿尔茨海默病调控的分子机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学术影响;在临床研究领域,组建了神经感染诊断技术、神经疾病脑脊液酶学标志物、神经疾病遗传诊断技术等多个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研究。近年来,王培昌教授及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9项,获得首都特色重点项目、“扬帆”计划、“登峰”计划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发表26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主编/副主编、主译/副主译著作10部,参编著作8部,并获批3项专利。
撰稿:孙琳
编辑:姜俊吉
审核: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