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院举办“ 新中国75年麻风病防治的生命故事及启迪 ”主题讲座
12月13日下午,医学人文学院党总支在阶平楼305教室举办主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学院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史学学系承办,特邀杭州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东华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关于“中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麻风防治故事”的专题分享。讲座由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史学学系党支部书记彭迎春副教授主持,学院各学系师生共同参会研讨。
周东华教授进行主题分享
周东华教授从介绍麻风病的疾病知识入手,在科普疾病知识的同时,也将与麻风病典型特征的相关历史故事逐一讲解。通过对既往书籍、档案等大量资料的整理,讲述了麻风患者的历史境遇,诸如被污名化乃至被离弃等对待,让师生从历史角度认知到麻风患者过往的艰难处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逐渐接管教会麻风医院,给麻风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变。在对全国麻风病情况进行调查后,实施四边政策,即: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边生产,使麻风患者境遇逐步好转。值得一提的是,在麻风病患者居家治疗阶段,我校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李桓英医生,作为中国麻风病防治专家,其着力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为麻风病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东华教授还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调研过程中诸多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其团队自2021年6月至今,以口述史的方式,调研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68个麻风院(村),收集了诸多启迪人心的生命故事。透过讲述麻风患者的经历,让我们得以感知其置身疾病阴霾下的痛苦;通过讲述麻风医务人员的坚守,让我们为其伟大的奉献精神而动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麻风病乃至传染病能够成功防治的背后,是“中国力”的支撑。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传染病的防治过程经得起验证,具有优越性、有效性和可复制性,逐渐积累出历史经验和中国智慧。
讲座结束,在场师生积极提问,与周东华教授就麻风病的防治模式进行了热烈的学术探讨。
此次专题讲座,通过翔实的史料为我们勾勒了珍贵的历史细节,以感人的生命故事为师生描绘了新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中不断涌现出的生动的医务工作者、患者和众多普通人物的群像。讲座启迪大家要用科学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战胜对未知领域的恐惧;钻研学术,为控制世界范围内新发突发疾病的流行贡献自己的专业智慧;梳理历史,为与疾病做斗争的苦难同胞书写他们值得被铭记的人生。
医学人文学院师生认真聆听周教授讲课
部分师生党员与周东华教授合影
撰稿:彭迎春、陈婧
编辑:姜俊吉
审核:金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