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师生赴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交流学习圆满结束
为了进一步推动药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提高学生国际交流水平。近日,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富奇带领5名研究生前往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此次交流以“深化医药领域合作,促进学术文化互鉴”为目标,涵盖学术研讨、机构访问、文化体验等多个维度,为两校在药学教育、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见面会上,我校师生与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校长A.V. Shcherbatykh、副校长L.Yu.Khamnueva、S.I.Malov以及药学院、国际学院、国际合作办公室等相关教师代表正式会面。双方围绕药学学科建设、科研合作方向、学生交换项目及联合培养计划展开深入讨论。
见面会合影
会议中,双方药学院分别介绍学科发展现状,并分享学术研究成果。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药学院系统介绍了俄罗斯传统植物药研究体系,重点展示其在植物疗法、药物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案例分享西伯利亚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筛选及标准化生产流程,为同学们对天然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我校2024级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胡波,结合个人研究课题,以口服PAD4抑制剂钌纳米药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获得俄方学者高度认可。
胡波作学术交流
随后,我校师生先后参观伊尔库茨克国立医科大学解剖学博物馆、生物博物馆、药学院实验室、药用植物园以及法医鉴定局等机构场所。药学院实验室重点展示天然药物提取、药物分析等平台,双方技术人员就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药物质量控制标准等进行现场交流。在药用植物园内,同学们深入探究西伯利亚冷杉、贝加尔湖畔甘菊等特色植物在现代制药中的应用价值,深化了对俄罗斯本土药物体系历史渊源与地域特性的认知。
参观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伊尔库茨克知名药企Farmasintez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我校师生系统观摩了药品生产的全流程工艺。在固体制剂生产区,同学们近距离看到从原辅料预处理、混合制粒到流化床干燥、压片包衣的完整生产线运作。同学们在观摩全自动包装线的智能化运作时,深入理解了制药中“质量源于设计”的科学理念,通过零距离接触工业化生产场景,将课堂所学的药剂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
考察制药企业
在伊尔库茨克最大的1号药店内,同学们聆听药师讲述这家始建于20世纪初的药店如何从传统草药铺发展为现代医药综合体的历程。通过药师的讲解,大家深入了解手工炮制到自动化合成的制药工艺迭代,并围绕药品注册法规及国际市场准入经验进行深入交流,为我校师生产学研转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考察药店
本次出访交流是药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学术对话、实地考察及文化互动,不仅加深了对俄罗斯医药教育与科研体系的了解,更使同学们认识到全球药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从不同的学术文化中汲取智慧。未来,双方将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内涵,共同应对全球医药领域挑战,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药学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刘思羽
编辑:刘晶轶
排版:王婉婷
审核:富奇、崔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