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医学伦理的张力——曼彻斯特大学张蒙研究员受邀到我校讲座
近日,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史学学系特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中心张蒙研究员,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民国时期解剖与祭祀”的专题分享。讲座由学系副主任谷晓阳副教授主持。学系师生共同参会研讨。
张蒙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讲座伊始,张蒙老师以医学院校中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为引入,讲述中国的解剖起源,由此展开一系列讨论。解剖这一行为初始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传入中国时,东亚传统的伦理道德与解剖之间具有明显的冲突与矛盾,但随着现代医学与医学教育的发展、相关人士的努力、相关法律条文的形成,又呈现出冲突与融合并存的复杂状态。张老师就这一复杂状态,以大量史料进行展现,以国家叙事与医学实践的结合,揭示了解剖祭祀在现代医学教育的复杂功能。
解剖祭祀作为民国时期医学教育中的独特仪式,承载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的双重意义。它通过祭奠形式为解剖尸体赋予尊严,努力调和社会大众对解剖实践的伦理抵触,同时又与现代医学教育的制度化进程相辅相成,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一座桥梁。民族主义与科学实践的交织使得解剖不仅是教育和研究的需要,更成为服务国家建设的象征行为,体现了医学在国家叙事下承担的多重角色。
随后,师生就解剖祭祀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张蒙老师对大家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此次讲座通过对民国时期“解剖与祭祀”议题的拆析,从讲座伊始的学术史回顾,到通过详细史料勾勒出民国时期解剖祭祀的历史状况,再到最终得出结论,从解剖祭祀的角度切入,不仅以历史视角为师生展示了近代中国医学与医学教育的一隅,更为师生的科研提供了学术论证的标准范本。
师生与张蒙老师合影
撰稿:彭迎春、陈婧
编辑:姜俊吉
审核:金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