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红色家风 传承优良作风——周秉宜同志到燕京医学院做周恩来家风与公仆精神专题讲座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近日,燕京医学院人文讲堂特邀请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周秉宜来学院作“周恩来的家风传承与公仆精神”专题报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师生代表100余人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赵艳芝主持。
周秉宜是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二女儿,与周总理在一起生活多年,从小受到一代伟人的熏陶培养。在此次讲座中,周秉宜首先展示了周恩来对周恩寿子女的“十条家规”:“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要树立人与人平等的精神,尊重西花厅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为自己服务”“出去不要说自己和伯父的关系”“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周家第二代长大后要当工人、当农民、当兵,成为普通劳动者”“伯父是国家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一条条朴素而具体入微的“家规”,既是周恩来对家人后辈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也是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生动写照,更是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的生动教材。
围绕“总理家规”这一主题,周秉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平实的语言、深沉的感情,通过多个与周恩来总理相关的小故事,讲述了周总理夫妇对侄子侄女的教育理念、严格的生活纪律以及对工作人员的平等尊重态度,以及这些家规家风对他们自身成长的重要影响。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带领大家重温了周总理修身齐家的优良风范,展现了周总理清正廉洁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情感,周总理严谨的家风,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从不搞特殊化,也绝不允许家人搞特殊的崇高品德和人格魅力深深打动着在场师生,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一代伟人、大国总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始终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赵艳芝代表学院对周秉宜研究员的到来及精彩感人的讲述表达诚挚感谢。她表示,周总理的清正廉洁、严格的律己律家精神让自己深受触动,内心充满敬意与感动。她进一步指出,家风连着党风,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并传承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努力以自身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培育优良家风,弘扬清风正气。
师生代表观后感言
今天周老师透过珍贵的影像资料,系统阐释了总理家风中蕴含的廉政思想精髓,特别是对“十条家规”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剖析。当前正值全党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之际,重溯这段红色记忆,我们愈加领悟到:家风,关乎党风;家风,体现党性。感谢周老师带给我们的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启迪。
——机关联合党支部 江金
我有幸现场聆听了周老师的专题讲座,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使我深刻感悟到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周阿姨从“总理家世”讲起,以“总理家规”为主线,列举了周总理对亲属晚辈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多方面的严格规定,一句句“总理家训”穿插在西花厅的点滴往事中,体现出周总理对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视。最令我感触深刻的就是周总理的“两个理想”——“振兴中华”和“为民服务”,周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周总理的家规家风和公仆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与党纪学习教育相结合,做一名新时代合格党员,必须严守党规党纪,涵养好家风,自觉当好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服务保障第三党支部 张志强
听周秉宜奶奶讲述与周恩来总理相处的一件件小事,细致讲解十条家训,我感受颇多。从生活起居到公私界限,周总理都细致规范,坚决杜绝亲属搞特殊化,彰显了对人民的忠诚,也饱含着对其亲属的关爱。这不仅是对家人的严格要求,更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无私与担当。身为大学生,我定以总理家训为指引,践行自律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砥砺奋进。
——23级预防学生 孙建博
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拥有如此深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可以学习,我深感自豪与责任之重大,前辈们积淀的经验宝库我们应当好好接住,并在我辈青年的实际践行中薪火相传,在一代代后浪的翻涌中不断发挥出新的中国声音。我将认真具体践行严肃、勤恳、刻苦、尊重的处事规范,不断学习前辈们的优秀思想品质,并向之靠拢,面向世界展现中国风范,我辈正当年!
——24级影像学生 欧文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的真实写照。他的家风传承与公仆精神,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了永恒的标杆。周总理的精神跨越时空,启示我们:家风正则党风清,公仆心系则民心聚。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唯有传承这份精神遗产,才能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中永葆初心,不负使命。
——23级信息学生 尤杨
撰稿:冯萍芳
摄影:冯萍芳 张志强
编辑:姜俊吉
审核:赵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