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课启 悟教同行——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死亡应对与死亡教育》课程开课
继本科生《生命关怀与死亡教育》课程的顺利完结后,研究生《死亡应对与死亡教育》课程成功启动。本课程由3次实践课和6次理论课组成,共计27学时。不同于本科生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形式,研究生课程融研究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为一体,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引领研究生们了解人类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的生死观念;熟悉急诊、居家、社区和ICU等不同场域中的死亡教育发展现况;通过分组形式的项目制学习,使研究生们设计和应用符合自己研究方向和工作情境的死亡教育项目,并付诸实施,从而全面提高应对死亡的理念和专业实践能力。
“我觉得死亡离我很远,但我挺好奇的”“我听说这门课很有意思”……研究生们带着不同的原因来到教室,希望能够在这堂课上获得对死亡更多的理解。本学期,来自护理学院护理学、宣武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爱医院康复学等专业的20余名硕博研究生选报了此门课程。
师生合影
在第一堂课“生死之思——生命与死亡”主题中,来自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学系的课程负责人岳鹏教授分享了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形式及学习要求等。随后,在岳鹏的指引下,研究生们被分成两组,围绕着经典的三问句:“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和生死是什么关系?”,在互动模式中推动着课程的进展。随着彼此间的介绍和分享,研究生们渐渐消除了对课程的紧张和担忧,全情投入到课程之中。
在生命线的故事分享环节中,各位研究生同学们回忆着自己人生过往:“我可能就是从小到大都比较顺利,我画的生命线就还挺平稳的”“我到现在已经参加了四次我的亲人的葬礼了”“我经历了我的朋友的离世,那段时间我很痛苦”……诉说着生命的高潮时刻和低谷阶段,眼泪、感动、安慰和拥抱,在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被释放,也被看见,这就是我们学习和靠近死亡的第一课。
生死课启,悟教同行。在课程的结尾,岳鹏带领大家放松坐姿,闭上眼睛,通过冥想让今天下午所有情感的释放就留在这个空间,课程结束后继续出发。
岳鹏开课
分组共话“我的生命线”
同学们的“生命线”
撰稿:阚吟诗
摄影:阚吟诗
编辑:姜俊吉
审核:肖倩、杨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