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师生在医学人文周系列学术活动中展现学术风采获得丰硕成果
11月1日至3日,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联盟的协办单位,在医学人文周系列学术活动中收获丰硕成果。该系列活动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举行,涵盖了三个主要环节:首届全国医学人文研究生论坛暨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联盟成立仪式、北京论坛分论坛暨第三届北大医学人文国际会议、第十七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此次人文周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的师生代表积极参与各项论坛并展现特有的学术风采。
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曼华教授作为联盟单位成员代表,受聘并担任首届全国医学人文研究生论坛医学心理学分论坛的点评专家;卫生法学学系主任李筱永教授担任卫生健康法学分论坛点评专家。
张曼华教授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联盟协办单位代表
李筱永教授担任学生论坛卫生健康法学分论坛点评嘉宾
医学伦理与医学史学系彭迎春副教授在第十七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主会场担任点评专家。谷晓阳副教授担任首届全国医学人文研究生论坛医学史与医学哲学分论坛点评专家,并在北京论坛分论坛暨第三届北大医学人文国际会议分会场担任主持并做学术报告,在第十七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上担任点评专家。
彭迎春副教授在第十七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主会场担任点评专家
谷晓阳副教授担任首届全国医学人文研究生论坛医学史与医学哲学分论坛点评专家
由彭迎春老师指导的2023级医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张艺耀和2024级硕士研究生王润莹分别在医学伦理学和医学社会学分论坛上进行学术汇报,并获优秀奖。
张艺耀、王润莹获奖证书
在第十七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学生论坛中,医学伦理与医学史学系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艺耀担任此次论坛的主持人。
张艺耀担任第十七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学生论坛的主持人
陈婧在第十七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学生论坛上进行学术汇报
此外,由谷晓阳老师指导的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婧以“托马斯·帕茨瓦尔生平及《医学伦理学》的创作背景简考”这一主题汇报荣获二等奖;由彭迎春老师指导的2023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裴若童和2023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杜雨涵在学生论坛的汇报中,以“数智化时代下山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家庭医生职业精神的再思考”荣获一等奖。
裴若童、杜雨涵获得本科生组一等奖
在壁报展示环节,由寇楠楠老师指导的、2024级硕士研究生朱亭潞与2023级硕士研究生闫佳佳撰写的题为“基于责任的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伦理探析”的论文,由彭迎春老师指导的、2023级硕士生张艺耀和2024级硕士生王润莹撰写的论文“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其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探析”以及由孙咏莉老师指导的、本科生团队(王木子、程若茜等19人)撰写的论文“中医治疗抑郁症对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启示”,均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认可,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朱亭潞在壁报展示环节进行汇报
张艺耀、王润莹在壁报展示环节进行汇报
王木子等本科生团队在壁报展示环节进行汇报
此次校际学术交流活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首都医科大学在医学人文领域的社会影响力,更为参与活动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锻炼机会与交流研讨平台。展望未来,首都医科大学将在推动学术研究深入拓展的同时,继续秉承医学人文精神,为培养更多富有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医学生力军而不懈努力。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参会师生合照
编辑:姜俊吉
审核:金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