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启祥瑞 双擘联袂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联合邀请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为加快推进国际一流医科大学建设,推进首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发展、助力北京市人才高地建设,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联合新型研发机构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共同邀约全球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对入选者将通过“双聘”方式给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充足的科研经费、一流的科研条件和优越的医教研产一体化平台支持。
广聚英才谱华章,鹏程万里展宏图!
一、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报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8.符合限项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三、项目资助
国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经费300万元,项目执行周期为3年。
四、申报程序
1.有意向依托首医-创新中心申请者,可将个人简历同时发至首医二级单位及创新中心联系人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专业+申报海外优青”,简历应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联系方式、学科方向、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和教学工作介绍等信息。达成申报意向后,与首医和创新中心签订“双聘”意向性工作协议,由专人协助申报。
2.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按照项目指南要求,即日起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4.请申请人于2024年3月10日前完成在线提交初稿材料,首医将组织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做好项目申报相关服务工作,并于2024年4月15日前在线提交申报材料终稿。
项目指南: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1697.htm
申报系统:
https://grants.nsfc.gov.cn/
五、支持政策
通过评议者将双聘于首医(含附属医院)和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支持,包括:
1.聘任岗位:创新中心聘用为独立实验室研究员(PI),首医校聘为教授,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
2.薪酬与住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具体金额一事一议),提供住房津贴或人才周转房;
3.科研经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年度运行经费;
4.配套措施:创新中心和首医建设系列一流科研技术辅助平台、提供全方位专业技术支持;
5.招生保障:每年2名博士生招生指标;
6.配偶及子女: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园、入学问题;
7.其他:享受北京市在落户、医疗、出入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全程专业政策咨询和服务。
六、联系方式
1.首医人事处
联系人:武老师
联系电话:+86-010-83911971
电子邮箱:wuk@ccmu.edu.cn
2.创新中心
联系人:谭老师
联系电话:+86-010-83950570
电子邮箱:tanlubin@cimrbj.ac.cn
3.首医二级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呼文亮研究员,校长为我国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
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燕京医学院,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学校现有22所临床医学院(其中20所为附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以及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和40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356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60项),累计科研经费31.61亿元。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牢记社会责任,把为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做贡献为己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培养人民满意的健康守护人,做出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对健康美好需求的科研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首医人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简介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是北京市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医药健康领域原创性研究、加快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中心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密切联合大学校本部各学院以及学科特色明显的附属医院,以临床问题研究和转化研究为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首都地区优质、巨量的临床资源,建立新型医学研究组织模式和新型医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心研究领域涵盖基础医学、转化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将全力打造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医学研究体系和“医教研产”深度融合的生物医药科创高地,并以此为依托培养面向国家医学科学创新战略需求的新型人才。
更多信息请查询:https://www.cimrbj.ac.cn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诚邀全球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