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眼镜、小胖墩、小焦虑”问题 儿童健康促进专家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为进一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和北京市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共同召开了儿童健康促进专家座谈会。
原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朱宗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健康司副司长吕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郗淑艳,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秘书长张霆,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瑞,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儿童健康促进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就国内外儿童心理健康、近视和肥胖问题现状、防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防控路径及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目前心理健康、近视及肥胖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朱宗涵指出,未来应在我国现有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从加强政策支撑和制度改革、提升专业人员队伍素质与能力、探索学校教育和家庭养育新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梳理儿童健康促进工作路径,加强我国儿童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多部门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吕薇强调,应重视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的健康素养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哨点作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家长和教师培训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可协助国内各位专家开发适用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的学生心理健康“培训包”,开展标准化培训试点项目。首都医科大学以及北京市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发展中心承担着首都儿童健康促进的重任,需要有更高更广的视野,应该主动加强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多部门的合作,共同为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郗淑艳表示,儿童心理健康、视力和肥胖问题始终是北京市卫健委的工作重点,既往已开展包括常规视力筛查、设立青春期保健门诊、搭建专家健康宣教平台、完善转诊机制等多项工作。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多部门沟通与合作,建立医教协同新机制,将学校教育、健康促进、疾病筛查、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紧密联系起来,搭建儿童健康保障网络,探索具有北京市特色的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模式。
“目前在儿童健康促进方面还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陈瑞谈到,未来应该加强对疾病预防重视,从根源上减少儿童健康问题的发生;应积极探索导致儿童健康问题的发生原因及机制,开发高效的筛查方法,及时发现高危儿童并开展精准干预。此外,还应不断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家校医社”联通的健康促进模式及“多病共防”模式,以新思路新模式解决旧问题。
专家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从不同领域和视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科学、有效推进我国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专业智慧。
大家表示,目前儿童心理保健医师存在较大缺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及家庭医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素养;应积极开展“医校联合”模式,促进儿童心理疾病的预防、筛查、治疗及干预;应抓住预防及干预的窗口期,积极采取措施,特别是在近视预防方面,应关口前移,减缓儿童远视储备消耗速度。
与会专家合影
专家共同建议,要以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北京市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为平台,以儿童各类身心健康问题为导向,联合各方资源,深入开展科研攻关,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创新儿童健康促进模式,为全国开展儿童健康促进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成佩霞、郝永秀
摄影:李如钰、闫晗
排版:陈晨
审核:陈瑞、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