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位闪闪发光的“她”
她们是手持柳叶刀
破译生命密码的医者
是实验室里与微观世界对话的探索者
更是用仁心浇灌杏林新苗的引路人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
我们邀请不同年龄、岗位的女性CMUer
讲述她们如何用热爱跨越职业桎梏
在医学攀登之路上
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璀璨光芒
张旭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您如何理解“女性魅力”这个概念?
“女性魅力”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不是简单的外表美丽,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多元特质。凭借知识武装头脑,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敏锐洞察;坚韧不拔的毅力与面对困境时的不屈,支撑我们跨越重重阻碍;而善良与同理心,更让女性魅力在关爱他人中得以温润心灵。
您想对年轻一代医学女性传达怎样的心声?
医学之路布满荆棘,但你们拥有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情感,这在医疗实践和科研探索中是宝贵财富。遇到困难时,别轻易言弃,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阶梯。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各项研究与实践,勇敢地追逐梦想,用实力证明女性在医学领域的无限可能。
卢洁
宣武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放射与核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作为女性,您在专业上面临过哪些特殊挑战?
作为神经放射领域的女性从业者,我深知医学之路从无性别优待,更需直面职业的特殊挑战。早年攻读博士时,我需要独自完成夜班全流程工作,经常暴露于射线环境,甚至搬运50斤重的胶片匣。其实真正的壁垒不在辐射和性别,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能跨越障碍。在临床和科研道路上,我带领团队攻克国内首台PET/MR设备应用难题,提升我国PET/MR研究水平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
想对年轻一代医学女性说什么?
放下追求完美的执念,科研允许试错,生活不必满分。科研本身就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我们需要保证科研数据的精准无误,但结果可能与预期不符,生活里也不必苛求自己面面俱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希望我们都能坚守初心,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都始终铭记对医学的纯粹热忱。愿我们既能细嗅蔷薇,亦敢劈斩荆棘,做更好的自己。
岳鹏
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您如何平衡高强度工作与家庭责任?
身兼学者、教师、志愿者多重角色,平衡起来确实不容易。“学术、教学、服务像三股乱麻,偶尔也会拧成麻花。”“真正的平衡在于接纳不完美,在热爱的事业中学会取舍。”
您最希望被记住的“个人特质”是什么?
“你可以哭出来,我陪着你。”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话。从事直面生死的工作,我始终相信:护理的价值不仅在于减轻身体痛苦,更在于守护心灵尊严。那些被记录的临终故事、学生实践中的成长点滴,最终都将化作护理人文教育的薪火,温暖着一代代后来者。
田琳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您眼中的“田老师课堂”是怎样的?
我希望“田老师的实验室是学术的熔炉,更是人生的课堂”。面对或内向腼腆、或锋芒毕露的学生,我总希望能快速找到那把“打开心门的钥匙”。曾有位学子不够自信,我特意在组会上讲起自己初入实验室的“糗事”,消融隔阂;当发现急性子的研究生总想“三步并作两步”出成果,我会带着学生连续数周观察细胞凋亡过程,“要让数据教会你敬畏生命规律”。
职业以外,生活中您最突出的“个人特质”是什么?
脱下白大褂,生活中我是一个比较注重节律的人。晨起手冲咖啡唤醒思维,五色果蔬午餐配七分饱晚餐,医学的熏陶让我将健康管理变成生活艺术。我常说:“医学不仅研究生命,更应让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严谨与温情并存,才能书写出一位女性科学家的职业信仰与生命诗篇。”
魏佳慧
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23级妇产科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
请用一句话勾勒出所在领域的“理想女性形象”
文能细声安抚患者、会沟通会谈话会撰写论文标书,武能爆发洪荒之力推产床、加腹压、上手术,一气呵成,走路带风。没错,这就是妇产科女医生!
我的导师曾经说过:“我的病人全是女人,这‘半边天’不能因肿瘤而倒下。”我们肩负着维持女性健康、母婴安全的责任。宫颈癌术后患者重新挺直的腰线,母婴平安的第一声啼哭,当我们把手术刀锻造成钥匙,既能解开疾病的桎梏,也能为所有女性打开看见星辰的穹顶。正如林巧稚医生所言:“我们医治的不仅是器官,更是女性对生命的信仰。”这或许就是妇产科医生最隐秘的力量,既是执剑的战士,亦是提灯的诗人,以温柔重塑生命的经纬!
苏亦晗
宣武医院2023级神经病学专硕
从医路上,哪个人物或何种经历给您带来了深远影响?
去年8月,一则受试者招募通知吸引了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在筹备《全国成人鼻肠管置管及维护规范培训班》,面向社会招募健康受试者,接受鼻肠管置管的操作并且会征集受试者的感受,以此提高置管的舒适度。出于好奇,又想到有次值班遇到了一个很抗拒鼻胃肠管的“刺头”,我决定报名,感受一下患者的感受。
那天躺到检查床上还是紧张的。从置管前用棉签蘸局麻药麻醉鼻腔时就感到了钻心的疼痛,置管过程中尽管有局麻药,可是随着导管的深入,鼻腔的疼痛还是让我不时呻吟,管子通过咽喉时我就像得了重感冒一样不停咳嗽……管子撤除后痛苦也没有结束,第二天仍然间断咳嗽。直到这时我才明白那位患者的真实感受。
这次经历时刻提醒我,医者应该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要多留意患者的感受,多一些理解和安慰。
王悦添
基础医学院2023级五年制眼视光医学班本科生
如何平衡高强度工作与日常生活?
高强度的实验课和专业课学习常常让我筋疲力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调节,为自己充电。在求学过程中,我的力量源泉还来自于家人和朋友对我的期盼,以及自我激励和不服输的心态。正是这种支持和信念,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下去。
请用一句话勾勒出“理想的女性形象”
“如血管般柔韧,似髂骨般承重,若神经突触般生长——在成为任何角色前,她首先是自己的主治医师。” 这样的女性,既有力量,又有温度,能够在专业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廖委真
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医学领域中,您的力量源自哪里?
在医学领域的探索中,我的动力源于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每一次开展公共卫生调研和实践,都像是开启了一场未知的探险。我试图解构数据背后的逻辑,探寻疾病的根源。从理论推导到模型构建,从数据解读到底层逻辑的挖掘,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也让我充满好奇。这种探索的过程仿佛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不断激发着我的学习热情。
请用一句话勾勒出“理想的女性形象”
于我而言,理想的女性形象是“做自己”。我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去探索世界的边界,尽情感受生命的光与热。在生命的旅程中,女性可以展现出多元的自我,她们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定义,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活出生命的精彩。
王静
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电生理室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在医学领域中,您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我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对脑电图的热爱和对患者的责任感。每当看到患者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得到有效的治疗,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您想对年轻一代医学女性传达怎样的心声?
医学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成就感的道路。不要因为性别而限制自己的发展,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要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保持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关怀,这将帮助你们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统稿:刘晶轶
排版:王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