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院士谈我国肝脏外科与肝癌诊治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11月13日晚,《生物学概念与途径》课程学术讲座第八讲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脏肿瘤与肝脏移植学家樊嘉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我国肝脏外科与肝癌诊治的发展历程和启示》的讲座。
讲座现场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瑞主持讲座。选修《生物学概念与途径》的学生、本硕博学生代表以及教师代表等千余人聆听讲座。
樊嘉作讲座
樊嘉长期致力于肝肿瘤外科临床诊疗、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及教学。他介绍,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位居全球第一,肝癌发生率升至我国第4位,死亡率居第2位。肝癌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疾病,提高肝癌病人总体生存仍是医者面对的严峻挑战。
“50年前,患上肝癌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当时一台肝癌手术需要输血1万毫升,被称为‘禁区’,而如今几乎不用输血,患者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讲座中,樊嘉结合临床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系统阐述了中国肝癌研究与实践的里程碑变迁,讲解了肝癌的早诊早治、肝癌精准外科治疗以及肝癌的中国分期及多学科诊疗。正是有赖于我国一代代肝脏外科专家共同的不懈努力,才能不断“突破禁区”,将肝癌从“不治之症”变成了“部分可治之症”,逐渐走向安全、精准、个体化。
樊嘉指出,肝癌的高复发率是制约疗效提升的瓶颈,而早期诊断和复发预测是影响肝癌病人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其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iRNAs肝癌诊断盒,提高了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早期发现率。樊嘉从肝癌诊断新技术、转移复发机制和预警新策略、治疗新靶点的基础研究探索等方面,分享了肝癌研究与实践的未来方向。他强调,要以科学创新为引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融合多种科学研究模式,推动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助力重塑肿瘤诊治新格局。他和团队将继续从多个方面深入研究,推动肝癌精准“防诊治”,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生机。
陈瑞主持讲座
互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在场师生围绕“肿瘤外科医生在科研中应如何发挥外科的优势”“肝胆肿瘤外科的未来研究方向”“肝脏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问题积极提问,樊嘉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希望未来的医学新星们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攻克肝癌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师生聆听讲座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意犹未尽。大家表示,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将紧密结合临床问题和患者需求,勇于创新、不断突破,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王婉婷
摄影:刘月兴、吉玲存、牛帅、李昊锡、滕乐佳
排版: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