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改前沿 深耕育人沃土 |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记中医药学院罗容副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为充分总结、深入挖掘、生动展示
首医教师主动践行“新医科”建设理念
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激励广大教师以审核评估为契机
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善作善成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纵深发展
学校特别策划推出“走在教改前沿 深耕育人沃土”系列专栏
本期讲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中医药学院罗容副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教师档案
罗容,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编学术专著4部、科普著作1部,副主编学术专著4部;副主编教材2部、编委规划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2022年校级教学名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煮散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罗老师,我给您讲个故事。咱们有位大四中药专业的学生在我们这里实习,有天我让他粉碎黄连,结束后他和我说,‘老师今天的大黄可真苦,我粉碎时没戴口罩,现在喝水都是苦的。’”一位药品检验所的药师和罗容说道,“您说这孩子,都大四快毕业了,大黄和黄连都还分不清,哎……”
“罗老师,和您说句心里话,上您的课时我也挺认真的,但是工作后,我只会辨认您课上讲过的药,课上没讲过的药,我……咋办呢。”在和已经工作学生的交流时,他们常困惑的药品辨认问题也成为罗容的困扰。
行业药师的一声“哎”,学生的一句“咋办”,唤起了罗容对“教”的反思。课堂中极度饱满、不留白的讲授内容,教师一厢情愿的讲授方式,是否能让学生学到更多?
怀着对“教”的疑问,罗容开始尝试利用更加强调学习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综合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逐步转变。通过提供解决认知冲突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认知冲突,构建新知识。
有了这套教学方法论,罗容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教学新路。“这种中药标本未标注名称,请大家尝试鉴定一下。”课堂上,罗容不再直接告知学生中药名称,而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未知中药标本,引发认知冲突。“给你们微信群和雨课堂里发送了课件、图片和电子书,还有中药鉴别网站,资料供你们参考。”课堂外,罗容为学生发送自主学习未知中药的学习资源,提供解决认知冲突的条件。“请将你的鉴定结果告诉我”,罗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形态学鉴别技术,结合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解决认知冲突。“确定是这味药么?有此形状、颜色、纹理、质地和气味的中药仅此一种么?有多种相似性状特征的中药如何辨识?”为了更精准的鉴定结果,罗容引导学生提出更多资源需求,这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多种鉴定方法综合应用的教学手段。
罗容的教学改革收获了学生们的支持。“老师,我原来以为辨识一味中药看看就行了,原来还有这么多种方法,有点意思”;“老师,我觉得还可以利用电镜扫描两味药的断面,比较它们的质地”;“老师,是不是还可以检测它们的DNA和标志性化学成分来进行区别?”在解决认知冲突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解决认知冲突的方法,掌握查找知识信息的途径,再到举一反三地推理,综合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老师,您说这味药以个大、色黄、气清香者为佳,为什么呢?”
“老师,您说水半夏是半夏的伪品,但是我查的资料是水半夏也有止咳的作用啊,我觉得功效才是辨别真伪最重要的依据,性状鉴别只是手段,不能作为依据。”
“老师,您给我们的这个图片我怎么看着有点像伪品呢?”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们不仅满足于解决认知冲突后所获得的知识,更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开始思考知识背后的原理,更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的质疑精神越来越强。
对罗容而言,这次教学改革也带来了教学关注点的改变。曾经的她关注的是课堂中的PPT内容是否覆盖了所有知识点,现在的她更关注的是课件中的资源是否能为学生解决认知冲突提供有效的帮助;曾经的她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背诵重点药的鉴别点,现在的她更关注学生能否把实物标本中的特点与理论文字描述的鉴别点进行对应;曾经的她关注的是学生学会辨识了几百种药,现在的她更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具备了辨识未知中药的能力;曾经的她关注的是考试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现在的她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会了什么。
教学的改革让她明白,不仅要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还要更加注意观念的转变,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学生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因材施教、因“职”施教,以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和用人单位的一次次沟通,与毕业生的不断线联系,为罗容的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和方向。强化以学生中心,坚定教学理念持续更新,把“学生学会了什么”作为关注重点。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相长,初心不忘。
编辑:范佳丽
审核:龚慕辛 张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