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孩 感谢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我们的相遇
在洁白的方寸之地
你那么稚嫩,又懂事
那么沉默,又敏感
那么调皮,又坚强
人生有无数个夏天
但只有一次童年
最美的时光,我们相伴
收获属于彼此的回忆与感动
儿童节来临之际
一起走进医学生和小患者的世界
触摸生命的凹凸与纹路
看见生活的烟火与温柔
向大海进发
基础医学院2023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 李嘉安
儿科病房的角落,我遇见了小星,他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常常留院治疗。小星喜欢坐在窗边的病床上,手中紧紧握着一个小船模型,眼神中闪烁着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哥哥,我会好吗?”他微微抬起头,用那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望着我,轻声问道。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床上,为他苍白的小脸增添了几分红润。我轻轻地为他检查身体,不知怎么回答,因为我的弟弟就是先天性心脏病离开的。
看着他星星般的眼睛,我说不出那句“会好的”,只能笑笑。
随着时间推移,小星病情逐渐好转,开始和病房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那天,他兴奋地举起手中的玩具船,对我说:“哥哥,你看,这是我新的玩具船!等病好了,我们一起开船征服大海!”
有一天,小星因为疼痛哭泣不止,我似乎听到了弟弟的声音,我紧紧握住他的手,温柔地说:“小星,不怕,有哥哥在。”他听后,点点头,用微弱的声音说:“哥哥,我会的。”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医者的使命。在我心里种下医学种子的人是弟弟,而小星给了我机会弥补对弟弟的遗憾,也让这颗种子继续发芽生长。
愿所有小患者早日康复,去看那广阔无垠的大海。我们手牵手走在海边,看着海浪拍打礁石,感受海的宽广和深邃。
我的心,随着他嘴角扬起而跳动
公共卫生学院2023级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 王广奇
随着洒入窗扉的晨光,我走进病房,准备以微笑打破与患儿初见的障壁。
一双带有一丝害羞和警惕,似乎对陌生人有些抵触的眼睛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个略显消瘦的男孩,我轻轻地走近他,向他打招呼,得到的仅是短暂的对视与随即的扭头。
我知道,男孩正在经历一场艰苦的治疗,他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决定给我和他都多一些时间,慢慢适应。
一段时间后,我再次来到病房,发现他脸上的表情依然淡漠。我坐在他床边,默默陪伴着他。渐渐地,他开始和我交流,我得知他叫清清。尽管只是简单的问候和回答,但这已经是一次突破。
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时间久,清清有了厌倦的情绪,我决定带他在病房外走走。
周边盎然的绿意与空中嬉闹的风,让他顿时展现出了童稚的灿烂与无邪。而我的心,也随着他嘴角的扬起而跳动。
陪伴是短暂的,但你的微笑永远印在我的脑海。清清,我会一直为你加油打气!
乖巧懂事的你,治愈着我们
宣武医院2023级神经内科学博士研究生 李慧
第一次接触时,小麦给我的感觉正如诗句中的“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小小的年纪透露着安静和成熟。
原来小麦自10岁起出现抽搐,伴有情绪障碍及记忆力下降,家人带其走遍全国各大医院。经头MRI检查发现多个脑叶及小脑的病变,而二代测序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检测的结果打破了我们最后一丝希望,基因突变明确提示小麦患有线粒体脑病。
这是一组遗传性疾病,目前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
小麦每次发作时痛苦的样子让人心痛,但是配合治疗时乖巧懂事的笑容总能治愈我们。
一次查房时,她说:“姐姐,妈妈说我只能慢慢治疗,是不是有可能治不好呀?我会听话的,我不怕扎针。”
听到这,我感到针似乎扎到了我的心里,只能轻抚她的额头:“你会好起来的。”
幸而经过治疗后,小麦虽未痊愈,但症状明显好转。
我还依稀记得送小麦出院时她那纯真的笑容,而我更像是在送别一位既思念又“不愿再见”的朋友。
“故人南来意,送别白云长”,我们将继续攻克医学难题,攀越医学高峰,守护好每一个孩子。
看着她安然入睡,我也安下心来
宣武医院2019级长学制儿科学专业本科生 于畅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一个小患者。
去年夏天,我正在医院实习,遇到了一位急性胰腺炎儿童患者萌萌,她蜷曲在床上,捂着肚子喊疼。
萌萌因暴饮暴食突发腹痛1天,持续不缓解,伴恶心,遂来医院就诊。一系列检查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给萌萌开了禁食水、奥美拉唑静点、抑制胰酶分泌等处理。
看着她疼痛逐渐缓解,最终安然入睡,我也安下心来。
之后,我经常和老师展开各种讨论,倾听老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和相关知识。我每天都会给萌萌查体,并关注她的各项指标变化。
“宝贝,今天感觉怎么样?肚子还疼吗?阿姨再给你检查一下。”
“今天好多了,阿姨,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啊?”
“你一天比一天好,马上就能出院了,再观察两天,别担心。”
“嗯,谢谢阿姨。”
看着她从最开始痛苦的样子变成如今的笑脸,我真切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对于医生的责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3级内科学博士研究生 耿白璐
那是一个春日,阳光透过窗帘洒进病房,温暖柔和,出生仅一个月的亮亮结束治疗,即将出院。
亮亮是挥舞着受伤的小手来到医院的,小宝宝只能通过哭喊来表达感受,但亮亮可以很快平静下来,好像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康复。
出院前的最后检查,经历过手术痛苦的亮亮面对穿白大褂的我,没有害怕,没有躲闪哭闹,反而咯咯地笑着,向我伸手。
他用力握着我,小小的身体,却有着大大的能量,这是生命的力量。
亮亮天真烂漫的眼神和开心的笑声,让我再次认识到生命的宝贵,认识到身为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更加深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医学的敬畏。
窗外春和景明,室内生机勃勃。亲爱的小孩,感谢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23级口腔医学博士研究生 程泰琦
浩浩,一位6岁的小朋友,已经陆续到我这里看牙3次了,最后一次治疗是拔除下颌滞留的乳牙。
治疗结束后,浩浩突然问我:“叔叔,你害怕拔牙吗?”
那一瞬间,我突然愣住了,是啊,我害怕拔牙吗?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短暂停顿后,我告诉浩浩:“叔叔害怕呀,浩浩比叔叔还厉害呢。”
他回答说:“我不怕”,然后开开心心和爸爸妈妈一起离开了。
当天下班后,我自己躺在牙科治疗椅上,打开投影灯。当开灯的一瞬间,我下意识闭上了眼睛,感受到一份未知的恐惧向我袭来。
我反复思考着和浩浩的对话,突然明白,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信任。
真挚且稳固的信任,除了需要过硬的技术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去沟通,小朋友亦是如此。
亲爱的浩浩,感谢你那一句简单的“我不怕”,我会在我所热爱的事业和岗位上继续努力,谢谢你!
是不是托马斯来了?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0级眼视光医学专业本科生 彭博
“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一般我可不说哦。这个机器很神奇,里面在放动画片!但是哦,只有很厉害的小朋友能看到。”我一边调整着眼轴测量仪的颌托高度,一边用故作神秘的腔调,对刚刚经历了大崩溃、此刻正在酝酿着下一场暴雨的小朋友说道。
他畏缩在妈妈怀里,脸蛋因为上一轮声嘶力竭的哭嚎而涨得通红,眼角的泪水似乎下一秒就要喷涌而出。但听到我讲的神秘事件,他擦擦眼睛,抽泣着,将信将疑地盯着我。
嘿嘿,有戏!我心里暗自得意:“怎么样,要不要再试一下?嗯?我好像听到小火车的声音了,会是谁呢?”
此刻,他看上去已经完全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了,从妈妈怀里坐起来,似乎真的开始寻找起火车汽笛声的来源。突然,他的脸蛋上闪过一种恍悟,看着我说:“是不是……托马斯来了?”
我忍住笑,指着仪器:“啊?看看这里面有没有?”
这一次,他乖乖地把头放在下颌托上,望着黑漆漆的镜头,不哭也不闹,坚定地寻找起他的小火车好朋友。
我和他妈妈相视而笑。暴雨转晴,需要的是一个故事,一点耐心。
送你一朵小红花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级神经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张熙佳
去年九月末,在临床摸爬滚打了1个月的我,以为对收治病人这件事已经熟练的时候,来了一位让我慌张的患者——九岁的小天。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面对小患者问诊,问诊前我忐忑不安:需要用很可爱的语气吗?小患者能说明白吗?要不我还是问家长吧……
但所有不安,都在和小天聊第一句的时候烟消云散。他是个聪明的小朋友,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虽然右眼视力几乎只有光感,但表现得很镇静。我也慢慢平静下来,顺利地完成了病史采集。
术后小天要做腰椎穿刺,他非常怕疼,只是在定位的时候就一直缩背。第一次进针不太顺利,两三次才成功,期间他一直问什么时候好,我不自觉地语气变得强硬起来,告诉他马上就好,但是不能再动了。
终于结束后,我满头大汗。后来我从老师那里学到:可以让小患者倒数三百个数,数完就拔针!
有一天探视时间,他的妈妈走进办公室塞给我一把糖,说是小天一定要给我的,还告诉我小天说他长大了也想成为一名医生!
正如歌中所唱,“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经战胜了它,送你一朵小红花。”
我可以回家看月亮吗?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级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单舒乙
“姐姐,今年中秋我可以回家看月亮吗?”病房里,小雨期盼地盯着我。
“你喜欢什么样的月亮?我们一起把它画出来好不好?”我移开视线,不敢直视那双清澈的眼睛。
7岁的小雨来自云南,患有胶质瘤,经历过开颅手术,目前正在儿科病房接受化疗。
高热、惊厥、呕吐……一年来,小雨在医生的照顾下渡过了无数难关,走过了一轮又一轮月亮的阴晴圆缺。
小小的她能够独自面对医生,配合所有的问诊和体格检查。
“姐姐,手术之后头感觉怪怪的,但是我没哭!”这个小姑娘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术后的感受,却用满满的乐观坚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雨很喜欢绘画,即使她没办法长时间握笔。一个人画画停停,完成了一幅扇面。
“加油好起来呀,还要回家看月亮呢。”看着画好的扇子,我与小雨勾勾手,定下了期盼。
生命是绚烂的,有的生命一直绽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生命也是脆弱的,就像月光看得到却抓不住,悄悄流逝在掌心。幸而,有无数白衣天使的守护。幸而,我们都在其中。
谢谢你的贴画,我亲爱的多多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23级内科学博士研究生 王富春
本科大四在儿科实习时,我遇见了4岁的多多。他因肺部感染住院,高频率的咳嗽使整个小脸涨得通红。
老师嘱咐我们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关注病情变化,于是我变成了多多的大朋友。
多多对贴画情有独钟,总是很有耐心地向我介绍每一张贴画的故事。
“姐姐,我给你贴的这个红色的狗狗是毛毛。”
“哦,毛毛是谁呀?”
“是汪汪队里面的,他很聪明,也很勇敢。他有消防车,可以灭火,等我长大了也想开消防车灭火……”
“灭火的工作人员是消防员叔叔哦,而且消防员是很危险的工作呢。”
“对!我就想当消防员,我不怕危险……”
出院前一天下午,我照旧去看望多多。多多也知道即将与我分别,在我手臂上贴满了他最爱的贴画。
小朋友的爱就是这么简单,喜欢你就会把最珍爱的东西送给你。 与多多的相遇已经过去六年,但每每想起此事,内心还会涌动一股暖流。
我们约定好,掰三根手指就呼吸一次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22级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王新月
10岁的然然,已经在医院住了6年,相比于她的父母,可能医生护士陪在她身边的时间更长些。
因脑出血术后合并呼吸衰竭,她每天要插管上机12小时,如果能脱机,或许就有出院的机会。
不知道是因为后遗症,还是发病后再也没接触过外面的环境,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好像停滞了,或许停在了她4岁的时候,亦或是更早。
脱机的时候,她不会呼吸,好像不知道人不呼吸就会死掉,看着她小脸憋得通红,我就赶快叫她呼吸,她才会呼吸。
我想帮她些什么,于是跟她说,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你数四个数就呼吸一次。我想用这种方式锻炼她的呼吸功能,如果可以规律呼吸,那脱机就有希望了。
但我发现她只能数到三,我又改口说:你数三个数,就呼吸一次好不好。她每次都掰着手指,掰三根就呼吸一次。
我不知道然然什么时候能脱机,但或许,关怀与爱护比我想象得更重要。
我的英语老师小瞳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22级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研究生 徐鑫鹏
如一头小象在医院外踟蹰,鼻子逗弄着嫩叶,迟迟不愿意走进病房。我尝试跟小瞳对话,直到太阳西斜。
小瞳遇到的困扰被称作“对立违抗障碍”,她在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无法良好地跟父母相处,已经到了无法上学的地步。
为帮助小瞳逐渐恢复规律、稳定的生活,在心理治疗层面,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请小瞳作为老师,指导我学习英语口语。
小瞳精通英、德、法三种语言,TOEFL阅读材料被她用于一般难度的教学。当简单的错误被反复提醒后,我常常为自身权威形象的崩塌而脸红不已。
跟小瞳老师学习英语口语的第三天,我后悔了。
临床工作非常忙,下午查完房时天已经黑了。小瞳执矛般站在回办公室的坡路上。我颤抖着眼皮,指挥双腿挪向教室。
患者们早已围坐一旁,留出位置给我。规律的上课已经成为习惯,大家吃完晚饭后都来听课,也在为看我上课和指出错误蓄势。
对于我的中式塑料口语,小瞳因其专业素养基本不会笑出来。而周围患者模仿我蹩脚的口语时,小瞳反而会露出张飞模样的表情,示意大家保持安静。
有时,其他患者模仿怪兽吓唬我,小瞳也会叉着腰把他们驱逐。
出院的时候,浓郁的树叶已经覆满整个院落,小瞳止不住哭泣。来的时候千劝万劝也难,没想到已在悄然间熟稔了医院的生活,即将离开时,对一草一木都那么不舍。
我轻拍着她的肩膀,指了指天空。白云在天幕上纷纷涌动,像一只只手把她托举起来。
不会停止的风车
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20级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 徐佳颖
儿童病房,有贴纸、玩具、连环画,没有浓厚的消毒水气味和挥之不去的哀愁。
眼前的孩子们和其他健康小孩没有什么不同,眼中洋溢的是对生活的美好盼望。
短暂的交谈中,小患者提到自己曾辗转去过几个精神专科医院,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抑郁一度困扰着他,口中说的是难过的事,嘴角却从未放下,他明明笑着,我却看出了一丝落寞。
临走前,我们留下了一个小风车,窗外一缕清风拂过,小风车缓缓转动了起来,那一刻,我们静静地看着风车,默契地安静下来。
风车转得很慢很慢,如蝴蝶轻轻振翅,看似毫不起眼,却在每个人的心底卷起一场狂风,卷走了短暂的阴霾。
如果他们就像这小小的风车一样,用力转动每一秒,我希望成为那一缕清风,陪伴身边。
清风不止,风车不停,祝福他们也会像所有健康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妈妈,我不疼
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20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 施松甫
小亮因颅脑肿瘤入院。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疼。
独自面对查体、称重、登记和分床,这些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或许充满不安,但小亮却对此很熟练。
他从不哭闹,总是以超乎常人的冷静和配合来面对治疗。冰冷的针头和仪器,对于他来说,似乎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因为肿块压迫了神经,让他无法感受和表达痛苦。
在与他父母的一次交谈中,我得知了背后的故事:小亮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几乎在病房的守护下长大。跟随父母在各大医院间穿梭,那些日夜的煎熬,让他学会了坚韧与成熟。
人生虽起步于病痛,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
我们是世间的尘埃,也是自己的英雄。亲爱的孩子啊,再做一个梦吧,希望下次醒来时,你就能好好拥抱这个世界。
我怕的是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
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2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王雪嫣
小雅在病床上轻轻地对我说:“姐姐,我不怕疼,我怕的是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她的声音很虚弱,轻飘飘的,却像重锤一样砸到我的心头。
第一次见到她时,小雅因化疗的副作用,身体瘦到皮包骨。我照例问她的名字,她抬头看向我,黄黑的小脸,目光胆怯,却轻轻弯了弯嘴角。那个笑容,纯净而温暖。
小雅的病情起伏不定,每当病情好转,她的笑容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让我感到无比欣喜。而当病情恶化时,她因疼痛而沉默,我又为之失落不已。
在治疗中,我看到了医学知识的力量,唯有致力于知识量的增加和感性认知的积淀,才能让我理解她病情的复杂性,也可以给予她最恰当的关怀与支持。
未来医学道路上,我将带着这份感动和启发,继续前行,用知识和爱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小生命。
在一次次失败中攥紧小拳头
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22级四年制康复作业治疗专业本科生 阮怡琳
吕宝,白白胖胖,小肚皮圆滚滚,像极了可爱的棉花娃娃。他总是笑呵呵的,仿佛没什么事情能难倒他。
其实几个月前,吕宝才做完脑瘫手术。
训练室里,在医生指导下,吕宝正进行运动量表的评定,包括走直线、上楼梯、翻身、原地跳等。在床上的动作吕宝还能轻松做出来,但站立位的动作,吕宝很吃力,甚至在原地跳远的时候摔倒了好几次。
他的爸爸妈妈站在旁边,眼里满是心疼,想上前帮忙,但在医生的提醒下又退了回来。
吕宝每天坚持锻炼,积极康复,现在能走成这样,真是完全超出了医生和父母的预期。
摔倒了也不喊疼,噙着泪,在一次次失败中攥紧小拳头,他的勇敢和坚强无不震撼着大家,也给了我们永不言败的力量!
来自星星的孩子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22级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研究生 李星珠
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
6岁的雪冬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孩子。妈妈带他从偏远的村子,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赶到北京。妈妈年纪偏大,先天性残疾,佝偻着腰,走路一瘸一拐。
她告诉我,孩子爸爸也有残疾,他们四十多岁才有了这个孩子,雪冬是全家的希望。但雪冬经常打其他孩子,无法正常上学,家附近的医院无法确诊,他们决定来北京寻求希望。
第一次见雪冬时,他刚踏进诊室就特别激动,大声哭闹,拉着妈妈要往外走,甚至咬了妈妈的手腕。妈妈轻声说:“一路上他一直这样,火车上的人都在看我们,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沙哑的声音透着酸楚。
我们拿出各种玩具和零食,耐心地尝试各种方法,试图转移雪冬的注意力。终于,雪冬被一块小饼干吸引了,渐渐安静下来。
他的小手紧紧抓住饼干,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犹豫。妈妈的眼角泛起泪光,轻轻拍着雪冬的背。
对于孤独症的孩子,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但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因家庭环境和经济原因,错过了最佳康复时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发现雪冬对食物诱导有反应,这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切入点。
与孤独症孩子相处,我学到了很多——耐心和理解,发现和珍视每一个生命的独特之美。
爱与关怀是跨越一切障碍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束温暖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保护每一个孩子快乐幸福地成长。
【文中小患者均为化名】
策划: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研究生院、学生处、校团委、各临床医学院
统稿:李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