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前沿探索与实践交融”学术报告会召开
11月25日,由我校口腔医学系主办、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承办的“口腔医学前沿探索与实践交融”学术报告会召开。
会议现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赵铱民院士,原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院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口腔保健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刘洪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邓旭亮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训明院士,口腔医学系主任、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院长白玉兴教授出席会议。首都医科大学校本部及临床医学院师生代表、口腔医学系系务委员会成员和相关成员单位医护人员近300人现场参会,线上进行同步直播。会议由口腔医学系副主任、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副院长范志朋教授主持。
吉训明致辞
吉训明代表学校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各临床专科院(系)将轮流举办临床医学前沿学术报告会,旨在加强基础与临床学术交流,针对各学科提出的临床重大科研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与合作,推动我校整体学科发展。他指出,长期以来学校高度关注口腔医学系的建设发展,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口腔医学对于全身健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也将更加大有作为。未来,要积极学习借鉴标杆院校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针对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加强医工结合、基础临床结合,运用AI智能等科技创新最新成果推进我校口腔医学事业发展。
白玉兴致辞
白玉兴代表口腔医学系感谢学校为学系发展提供的支撑保障,感谢各成员单位团结协作为学系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表示,学系要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口腔健康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为口腔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赵铱民作报告
在院士专家报告环节,赵铱民围绕“AI赋能医用机器人”主题,从机器人的发展和起源、医用机器人的分类和优势、口腔机器人的研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就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作了分享。他指出,医用机器人将成为本世纪医疗领域的主流技术,学习、应用、发展机器人技术是当代医生们面临的新任务。
王松灵作报告
王松灵以“未来医学-数智化及稳态医学模式”为题,从未来医学的愿景与挑战、未来医学的数智化模式、未来医学稳态医学模式、未来医学的人才与人文等方面作了主旨演讲,并就数智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稳态与健康相关前沿探索展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预测预警预防、精准诊断治疗、稳态医学模式和育人才重人文的未来医学四大主线。
刘洪臣作报告
刘洪臣聚焦“科学技术进步与口腔医学的发展”,从四次工业革命谈起,结合口腔修复医疗技术进步,包括3D打印、种植义齿、医疗机器人等口腔领域的先进智造,分析了科技发展推动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一定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应用先进技术推动口腔医学发展。
邓旭亮作报告
邓旭亮以“口腔临床问题驱动的医工交叉”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以面向人民口腔健康为立足点,结合牙颌修复领域的主要挑战、针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分享了团队在口腔生物修复材料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出创新的口腔医学研究和实践新范式。
范志朋主持会议并作报告
范志朋围绕“牙源性干细胞介导的牙再生及调控机制研究”主题,分享了研究团队在牙源性干细胞介导的牙再生方面开展的创新性基础研究成果,从微环境对干细胞功能影响、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干细胞分化与牙齿组织再生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学生提问
在互动环节,几位专家针对现场听众提出的关于AI智能、数智化、稳态医学模式、多学科交叉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报告会最后,范志朋从院系概况、组织管理、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等方面展示了学系各成员单位近年来在医疗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口腔医学系的建设发展进行了展望。
此次报告会聚焦口腔医学领域前沿科技成果,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分享了专家们的智慧与卓见,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引领力的创新思路。报告会有效搭建了一个交流科研成果、分享临床经验的重要平台,促进了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科研思路的创新,有力推动了我校口腔医学系的高质量发展。
参观口腔医学史博物馆
学术报告会前,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口腔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展示墙呈现了王松灵院士团队在口腔医学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博物馆以口腔医学史为主线,重点展示了中国人在口腔医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撰稿:朱婷、韩秀欣
摄影:刘月兴
编辑:姜俊吉
排版:王婉婷
审核:王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