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医青年科学家成长讲堂开讲
9月26日下午,“首医青年科学家成长讲堂”在逸夫报告厅正式开讲。首期活动邀请《柳叶刀》(The Lancet)亚洲高级执行主编王辉,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副主编肖瑞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主鸿鹄作专题报告。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训明院士出席活动。校本部及临床医学院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生代表共200余人线下参加,3000余人次线上观看直播。活动由人事处副处长刘冬梅主持。
讲座现场
吉训明致辞
吉训明在致辞中指出,学校精心打造“首医青年科学家成长讲堂”,旨在为首医系统的青年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相关领域杰出专家学者分享经验与心得,为首医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提供持续有力的专业指导。希望青年教师紧抓机遇,不断修炼“内功”,争做本行业本领域的佼佼者和引领者。他强调,青年人才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学校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正在着力构建从新教师入职到各个发展阶段的全周期人才成长支持体系,为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铺路架桥,相信“首医青年科学家成长讲堂”将不仅为大家带来知识的盛宴,更给予青年人才心灵的启迪,希望每位参与者都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与灵感。
王辉作报告
王辉以《投稿成功之旅:掌握编辑青睐的关键要素》为题作报告,分享了她在论文发表周期中与科研人员和论文作者合作的经验和体会,介绍了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及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的技巧和策略。“中国有机会不仅仅在科研产出的数量上,更会在科研质量上领先全球”,王辉表示,《柳叶刀》2007年的一篇社论中的这句话非常具有前瞻性,自己在《柳叶刀》工作14年来也亲身见证了中国医学事业和医学科研工作的空前发展,中国作者在《柳叶刀》系列期刊上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科研的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柳叶刀》与首医科学家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也希望今后双方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齐心协力讲好新时代中国医学的科研创新故事。
肖瑞平作报告
肖瑞平以《我的转化医学之旅》为题,展示了其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成果。她提出的创新链-转化链-人才培养链交织融合的“产教融合”新范式,引发大家对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深度思考。肖瑞平强调,生物医学医药领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前沿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医学相关科研人员要直面问题,并努力去解决它们。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在于,高端人才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要不断打通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真正做到惠及患者,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主鸿鹄作报告
主鸿鹄以《科研选题——青年科研人才的白月光》为题作报告,结合自己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和手段的研究,分享了临床研究选题和基础研究选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技巧。他展示了重新定义RARG重排型急性白血病、解析“病毒-人”致病融合基因形成机制等研究成果,并对MDT(临床医生+基础科学家)新模式展开探讨。最后,主鸿鹄动情地说,是梦想与激情赋予自己勇气,在原创之路上义无反顾潜心前行,并与大家共勉,要永葆初心、胸怀爱心、拥有一颗好奇心,一路披荆斩棘,越挫越勇,方能攀登上学术高峰。
现场提问交流
嘉宾讲座后,在场师生围绕讲座内容积极踊跃提问交流,嘉宾们一一耐心细致解答,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讲座现场
“首医青年科学家成长讲堂”将定期举办活动,邀请国内外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学术前沿、论文发表、成果转化等有关青年人才成长的关键问题进行分享交流,帮助首医青年人才明确发展规划,开拓视野思路,激发创新活力和热情,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科研合作,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快车道,促进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学校国际一流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进程,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贡献首医青春智慧和力量。
撰稿:朱莉
摄影:沈红涛
排版:王婉婷
审稿:雷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