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上合组织平台绘医学合作长卷——首都医科大学与俄罗斯巴甫洛夫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议于4月2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同期在西安召开的第七届上合组织医院合作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第一巴甫洛夫医科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两校在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及临床实践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本届大会云集国内外卫生健康领域政界、学界及医疗机构的120余位代表,共同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如何突破传统医疗的地域限制、重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更好地深化医学领域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签约仪式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吉训明院士与巴甫洛夫医科大学国际关系副校长Karpishchenko Sergey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共同开启上合组织框架下医学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随着协议的签署,两校将重点开展辐射欧洲地区的多中心、多种族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研究。通过整合不同区域的医疗资源和人才优势,多中心研究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效率。在多个地域开展临床研究有助于收集更广泛、更具代表性的病例数据,从而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这种跨地域、跨种族的合作模式,将推动形成具有国际推广价值的临床治疗方案,为全球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医疗服务。
除医学研究与治疗方案创新外,本次合作还将推动中国医疗设备的国际化推广应用进程。我国在医疗设备领域已实现长足发展,多项先进设备及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借助与巴甫洛夫医科大学的合作平台,中方医疗设备将逐步进入俄罗斯乃至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医疗市场。此举既可以提升中国医疗设备的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又能为相关国家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治疗工具,共同促进全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在签约仪式上,吉训明表示,此次与巴甫洛夫医科大学的合作是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首医能够与俄罗斯及上合组织其他国家的医学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他期待通过多中心、多种族的RCT临床研究,双方将共同获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同时让中国的医学技术和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全球。
Karpishchenko Sergey也对合作充满信心。他表示,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为两校的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期待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医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仪器设备转化推广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全球医学的进步作出贡献。
脑卒中临床防治讲座
签约仪式结束后,吉训明与巴甫洛夫医科大学的专家Vozniuk Igor进行了脑卒中临床防治为主题的讲座,与在场的学者们分享中俄卒中防治的经验与技术。
此次签约合作是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联盟在推动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未来,双方将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继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医学发展的新路径,为全球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撰稿:黄林辰
编辑:王婉婷
排版:王婉婷
审核: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