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育人故事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卉老师:学生的成长是对老师最好的回馈
【编者按】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初心 使命 时代”专题报道之“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师说”、“师德建设特色经验交流”等专栏。其中“讲述我的育人故事”,将由我校一线教育工作者讲述他们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德立教、教书育人的生动故事,在平凡中彰显首医教师队伍素养和情怀。今天推出第十四期“学生的成长是对老师最好的回馈”,讲述人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卉老师。
在教书育人一线已然奋斗32年,每当看到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向我由衷致谢,看到学生毕业后表现出了生工人应有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一切辛劳都化为满满的自豪。
殚精竭虑,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
陈卉老师指导学生修改论文
学生成才不仅仅是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因此我始终不忘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利用第二课堂、实培大创、毕业设计等多种渠道在医疗大数据领域开展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学生们白天要上课,我们就在晚上组织集体学习和讨论,经常一弄就到晚上9点多。我还请我的研究生助教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当学生们兴奋于做出一点成绩后,我又及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撰写研究论文。指导研究生写论文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更不要说指导本科生。从论文的构思设计到反复修改,甚至到最后的投稿校样,每篇论文我事无巨细,前前后后要帮助学生打磨几个月的时间。有付出就有收获,学生们完成了1篇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6篇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个市教委实培大创项目优秀案例,10余名学生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学生在毕业论文中致谢道,“吾师于此,一生永铭”“感谢老师引我入门,感谢老师悉心指导”。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悉心关怀,为学生营建良好的氛围
陈卉老师带领学生团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如同师傅带徒弟般的研究生培养,既宏观又细微,打造团队是我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年我都组织团建活动,到怀柔在收藏了所有型号国产汽车的老爷车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北京奥森公园和北京冬奥公园体验双奥之城的魅力,而观西山日落、徒步凤凰岭则能亲近自然、强健身体。一次次的活动凝聚了团队力量,营造了团结向上、协作开放的团队氛围,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得到激发,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陈卉老师与即将毕业学生合影
5名毕业研究生中3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其中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一位硕博跟了我5年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时动情地说,“之前每每想到即将要毕业,要离开陈老师和课题组这个大家庭,都赶紧略过不提,心下感伤不已”。学生终要离开,愿他们永远记得炽热友爱的团队。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
陈卉老师在社区做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育人成才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更需要老师的以身作则。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近3年时间里,我作为社区在职党员,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累计服务40小时,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还被社区党支部上报了在职党员疫情防控先进事迹。历经严寒、酷暑,化身“小蓝”“大白”,我尽己所能守护社区的疫情防线,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除了自己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我还抓住可能的机会带动学生,在社会服务中不忘育人。疫情伊始,我受北京市卫健委专家组委托,负责北京市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每周拿到患者救治数据后,我就带着学生迅速整理、汇总和分析数据,撰写初步分析报告,保证次日按时上交给市级专家组。通过我们对救治效果及时、准确的汇总和分析,临床专家快速了解并跟进新冠肺炎患者的进展与治疗情况,为制定与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2021年我又带领学生参加了国家卫健委基层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项目,为西部4省区700余名疾控基层技术骨干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学生学着我的样子,像小老师一样耐心讲解、指导学员电脑操作。在回京的高铁上,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我还能为社会做这么有意义的工作,下次老师一定再带上我”!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能看到学生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满足,无论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讲述人:陈卉,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策划:党委宣传部
编辑:张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