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两位首医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获殊荣。我校张鸿祺教授和魏文斌教授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们以不懈的求索精神和守护生命的执着,在白衣执甲的岁月里,书写着大医精诚的时代注脚。
张鸿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张鸿祺教授深耕神经外科领域30余年,在临床工作中,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大量脑与脊髓血管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患者,累计治疗患者一万多人。在面对脊柱脊髓血管畸形这一世界性难题时,他勇于挑战,系统开展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发现了核心致病基因及其作用机制。他积极推广脊髓动静脉畸形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使我国在该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科研创新方面,张鸿祺教授成果丰硕,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研究课题。他致力于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临床应用,创立中国神经医学创新转化联盟,率先获得国家首张“人工智能+治疗”三类医疗器械证,为神经外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首都健康卫士、北京优秀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等荣誉称号。
魏文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魏文斌教授为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兼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从事眼科医疗卫生工作近40年,年门诊量超1万人次、年手术量上千台。魏文斌教授于1995 年在国内成功开创了局部切除治疗眼内肿瘤的先河,保眼率达80%以上,并保存生活可用视力,一改既往眼内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定律。以此为基础,创立我国眼内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策略、诊疗关键技术规范体系、多学科交叉诊疗平台,获批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引领同仁眼科成为亚洲地区眼内肿瘤“终点站式”医疗中心,推动眼内肿瘤保眼治疗水平迈入国际前列。
他研制首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改良碘-125 巩膜敷贴器,实现眼局部放射治疗的全流程国产替代,显著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多项成果写入《中国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指南》,成为新的治疗标准并显著提升眼内恶性肿瘤“保生命”精准诊疗水平。技术体系推广至全国30 省市,入选我国眼底病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被誉为70 年来我国眼底病学标志性研究成果。先后两次获得中宣部“时代先锋”称号,荣获“白求恩奖章”“全国医德楷模”“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高票入选“第一届亚太眼科学者100 强”,连续多年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统稿:姜俊吉
排版: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