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改前沿 深耕育人沃土|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宇:以“三变”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为充分总结、深入挖掘、生动展示
首医教师主动践行“新医科”建设理念
落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激励广大教师以审核评估为契机
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善作善成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纵深发展
学校特别策划推出“走在教改前沿 深耕育人沃土”系列专栏
本期讲述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宇:以“三变”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教师档案
王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外科教研室、英语教研室讲师,乳腺中心副主任医师。200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同年就职于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外科。2014年参加首都医科大学和全国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首医一等奖、最受欢迎教师和最佳教案奖,全国授课比赛二等奖。2015年开始外科学理论授课。2018年-2019年进行国际学院国际班的动物实验带教和临床带教实习工作。2019年参与首都医科大学课程建设项目-外科学总论MOOC的制作,该课程2022年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022年所在“外科学”团队入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认证的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人入选思政教学名师团队。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临床医学院的教师具有多重身份。首先要是一名好医生,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同时要是一位好导师,能动手也要讲得明白;最重要的是要有医者仁心,“德”的传承重于“技”的教授。
2000年秋天,我在首都医科大学就读临床医学七年制,2004年进入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开始临床实习,其后又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同仁外科工作,从住院医师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回顾从实习医师成长为带教老师,从带教本科生到带教研究生,从带教祖国各地来的住培医生到指导国际班学生的临床实习,毕业15年来,亲身经历、参与了同仁外科教学的“三变”,也实现了自我的转变、提升。
第一变:学生变“老师”
记得实习时,外科学习就是“血雨腥风”,外科——那是见识“大场面”的地方。同学们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带着十二分的精气神参与外科实习,但参与感极低,最多就是作为“按压止血”环节中那个“按压”的角色,最后举着自己麻木的胳膊和带着对老师高度的敬佩结束“参观”。现在想起来当初的兴奋感犹在,可从教学的角度考虑,本科实习不是看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专业知识的支撑不能缺少。遇到病例,我们应该怎么思考、怎么处理?患者为什么出现失血?出血点在哪?怎么排查?如果出现失血性休克怎么处理?
外科很多都是急症,边抢救边讲课不现实。因此外科教研室在本科实习阶段开设了“病例实战课程”,以临床真实病例,引领学生将书本所学的“平面”知识“立体”应用。以急诊“腹腔出血”的病例为引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以外科真实病例为题目,让学生从听者变为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建立临床思维。由学生讲述腹部解剖、消化系统生理、病理生理,教师视频演示胃大部切除、穿孔修补、脾切除术等外科技术,最终回到病床旁,认真查看患者的术后状态。通过这些举措,努力培养会读书、会讲书、会用书,理解“为什么而学医、为谁而学医”的医学生。
第二变:老师变“网红”
在2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手机会在生活中起到今天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短视频满足了我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使知识传播更加高效、直接。好的教学模式一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同仁外科教研室2019年获得学校课程建设立项,2020年整合30余名教师建立的老中青三结合团队集体完成了“外科学总论”的MOOC建设。课程一经上线,受到广泛好评,有幸被国家教育平台认可,纳入国家级课程。在抗疫阶段,线上教学急需外科学课程,在许多外科学教师还没搞懂MOOC是什么的时候,该课程一夜间就成了全国医学生追捧的“网红”。精心制作的高质量外科学MOOC应学生、教师之所需,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新医科背景下,多媒体、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不拘泥于形式,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就是好模式。
时代对医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也要应时而变、适时而变。同仁外科开创了外科学总论MOOC,我们青年医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迭代,加入线上互动、人机交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2023年,我们的MOOC还在不断的建设中,双语版的MOOC即将上线。
第三变:病例变“案例”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医学大家曾说过:从医之旅,如履薄冰。我们对“薄冰”的理解:一是患者病情无一相同、存在个性化差异,需与时俱进、用心细致地进行临床诊疗工作;二是指医疗之事为社会大事、人际伦理之事,除医疗学科本身之外,还要不断思考社会公序良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等诸多因素。外科的特点之一就体现在关乎生死、疗效高下立判。对外科医生的训练不仅是外科技术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医德的传承,治病要治心。同仁外科教研室开展的“外科医生沙龙”,由资深医生讲“医疗案例”,讲法律法规,讲从医的心路历程。一个好医生练习技术是必须的基础,不忘初心是一辈子要学习的功课。我们在教授医学生、青年医师坚实的外科基本技能、缜密的临床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同时,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外科医生的职业素养:知边界、守规矩,手里有刀,心中有爱。
从学生到青年外科专家、临床教师,我的身份转变了,但做一位好医生、一名好教师的初心不改。做临床老师后,我倍感责任重大,知识易教,但从医的初心才是医学传承的重点。坚持“以本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带学生病床旁看病人、带学生上手术台触摸肿瘤实体、带学生在门诊切实感受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真切体会到患者治愈后所获得的成就感,这些切身体会造就了一个医学生从医的初心,行医的根本。
现代外科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个体化治疗、精细治疗、微创治疗、器官重建、损伤控制。治疗疾病不再局限于一个器官,我们更关注“人”的整体,关注生活质量、长期生存。治疗理念的转变体现了对疾病认识的进步,对人性本身的尊重。一线外科教师身兼临床医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变,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但不变的初心是认真从教、终身治学,培养出医德高尚、艺术精湛的好医生。
来源:外科教学办公室
撰稿:王宇
编辑:王晨
审核:郭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