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启程:倾听全国两会上的首医好声音
春意盈盈 国运昌隆
中国再次步入“两会时间”
“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正待谋划
在2025这个充满希望与机遇的年份
首医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
带着满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心系民生福祉
全力以赴 忠诚履职
吴浩委员:
关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务人员终身职业教育
吴浩,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浩多年来为加强基层健康管理建言献策。在吴浩看来,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基层的声音需要被传递出来。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包括吴浩在内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管理。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吸纳提案中的多项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把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内容。吴浩表示,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基层“强化基层设备、药品配备和人员培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吴浩提出,加快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让患者吃得上、医生用得好,一年来,他积极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的研究起草和调研修改工作,助力补齐基层用药政策短板。他还始终关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务人员终身职业教育。
今年,是吴浩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三年,他的每一次建言献策,都凝聚了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也映射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的宏伟愿景。“从‘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健康中国你我共建。”吴浩说。
王宁利委员:
向光而行 守护“睛”彩 为国民眼健康倾注全力
王宁利,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原院长、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眼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的领军人物。
他被誉为我国百万青光眼患者的光明使者,推出了开角青光眼机制的新学说,建立了青光眼新诊治体系。他认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和全生命期。他坚守护眼之志,不懈追寻光明,被誉为国民眼健康的守护神。
作为一名资深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始终坚守责任与使命。每年全国两会前夕,他都会深刻总结过去一年的履职成果,自省是否充分发挥了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能。去年,他建议借鉴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筛查模式,将综合眼病筛查纳入我国慢性病管理范畴中,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升对疾病进展的控制,提高眼病筛查能力,降低筛查成本,从而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今年两会,在严谨调研和精确分析的基础上、在强有力的科研数据支持下,他将再次履行职责,贡献智慧,为提升我国全民眼健康水平、促进我国眼科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竭尽全力。
卢联合委员: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推动传染病防控的发展
卢联合,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能够现场参与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卢联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千钧。这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年履职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是凝聚共识、共绘蓝图的智慧盛宴。
作为身经百战的院感人,所有传染病,都是卢联合的敌人。得益于我国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目前我国重点传染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是新发突发传染病仍然威胁着广大人民的健康。他呼吁:”科学防控,共同构筑健康防线。”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卢联合将一如既往建言献策,反馈广大群众的需求,反映社情民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传染病防控的发展,科学应对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阮祥燕代表:
致力于女性生育力保护 让更多患病育龄妇女获益
阮祥燕,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首席专家。
面对中国人口出生率负增长和生育力下降的问题,2024年国务院推出《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作为北京团唯一的一名来自临床一线的代表,阮祥燕建议多部门联合规范,实施生育力保护。
如何让患者既保命也保住生育力?这曾是国际难题,中国也长期处于空白。阮祥燕带领团队十年攻坚克难,2021年中国首例冻存婴儿的诞生,宣布了这个难题在中国的破解。2024年,中国第二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健康婴儿诞生。至今已完成750多例卵巢组织冻存,41例冻存卵巢移植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达国际领先水平,因此获称“冻存婴儿之母”。阮祥燕牵头制定了国内国际首部《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及相关指南,为全球生育力保护保存提供了“中国方案”。该技术如果在中国推广应用,每年至少可以帮助100万潜在生命的诞生,造福千千万万家庭。
不管是在两会期间,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阮祥燕最关注的都是女性生育力的保护和保存。她建议多部门联合规范生育力保护的医疗告知,不仅要有对女性生育力保护的医疗告知,对男性也同样要告知,只要是儿童和育龄人群都应该告知。
刘清泉委员: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发展
刘清泉,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脓毒症临床治疗与转化研究中心主任。
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刘清泉都提交了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提案。“中医的人才培养要做到‘能顶天,也能立地’。”刘清泉表示,中医药人才培养存在学术传承模式规模有限、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多措并举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刘清泉提到:“专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拥有一支高质量中医药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的引领人才,才能真正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刘清泉认为,应改善中医医院条件,加大优势专科投入,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以中医优势专科为抓手,推行临床科研一体化建设,发展县级医院专科和专病门诊,提升乡镇专科医生服务能力,构建坚实基层医疗网底,推动中医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作为一名中医专家,刘清泉将继续在推动中医药发展和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作用,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他也将进一步投身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决策咨询、有关专题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中,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姚卫海委员:
振兴中医药是个人使命 更是委员职责
姚卫海,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优秀临床人才,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负责人。
202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一年来,姚卫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转化为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
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姚卫海参与了民革北京市委会和北京东城区政协组织的多种宣讲活动,向市、区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成员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这些活动,更加坚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一名医生,姚卫海参与了民革北京市委会组织北京中山医学会医疗专家于赴贵州省纳雍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在纳雍县中医医院设立“姚卫海名医工作室”,助力当地提升医疗公共服务水平。还参与了北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以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为抓手开拓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重点调研课题的各项工作,以及民革中央文卫体专委会“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探索”课题调研,并组织参政议政经验交流会。
统稿:张芃扬
排版:王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