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奖获得者陶勇教授走进我校劳动教育大讲堂
5月21日,由医学人文学院主办的首都医科大学劳动教育大讲堂正式开讲。本期主讲嘉宾是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北京市十大健康卫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兵出席活动并讲话,活动由医学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劳动教育联合教研室主任王君主持。
本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对医学专业劳动教育的要求,引导医学生深入体验劳动的真谛,树立人文关怀和专业精神双重使命,深刻感悟每一滴汗水背后的努力和坚韧,更懂得生命的价值。
王君主持
卢凤香致辞
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卢凤香致辞。她强调,劳动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根基,从实验室的严谨操作到临床一线的日夜坚守,医学的每一步跨越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她呼吁青年学子以劳动为犁,深耕医学热土,在劳动实践中体悟医者使命担当。
陶勇作报告
在题为《眼科医生的劳动日记》的报告中,陶勇结合自身临床、科研与公益实践,生动讲述了一名眼科医生如何用双手为患者重启光明,用劳动传递医学的温度。他的劳动日记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真实记录,更是对医学工作者使命的深刻诠释:在临床的精密操作中恪守匠心,在科研的漫长求索中坚守初心,在公益的广阔天地中传递仁心。
吴兵讲话
吴兵在讲话中结合劳动教育深入阐述了劳动者健康思想培育的路径。他指出,优秀学子在劳动实践中要展现出“敢担当、能容人”的特质:既能坦然面对工作中的挫折,也能在团队协作中接纳同伴的优秀表现。这种健康心态直接关系到劳动素养提升。当学生不再纠结于“是否完美”,而是像农民播种般专注当下的行动,自然能在春耕秋收中收获成长。吴兵强调,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务实担当”精神 ,同学们要将传统劳动智慧融入生涯教育,既要像评估农事风险般审慎规划,更要具备“开镰收割”的行动魄力。唯有以劳动为犁,深耕医学热土,方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力量。
学生积极提问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与陶勇展开了深入的互动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对医学职业的理解和追求也更加坚定和清晰,大家将努力用汗水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医者华章。
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始终将劳动教育融入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劳动教育》课程的深耕,到乡村劳动教育基地的开拓,构建起“知行合一”的特色育人体系。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工作,促进交流、凝聚共识,学校劳动教育联合教研室统筹校院资源,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国劳动教育知行论坛,与兄弟院校共同探索“医学+劳动”育人新模式;召开临床劳动教育研讨会,推动18家附属医院开发劳动实践项目。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不仅学习分享医学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更努力让医学院校劳动教育从首都医科大学的土壤,向更广阔的医学教育领域辐射,为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撰稿:邢羽涵、肖景莹
摄影:刘月兴
排版:王婉婷
审核: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