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医学子的寒假实践 每一帧都是奋斗的青春大片!
用脚步深耕一线热土
以专业见证青春担当
2025年寒冬
首医学子奔赴家乡与科研前线
医疗调研叩问基层需求,社区服务传递民生温度
招生宣讲点燃医学理想,公益志愿诠释奉献底色
实验室里镌刻科研初心,乡野之间书写热血华章
每一程奋斗,都是青春最美的注解
一、“医”线调研促健康
深入政务一线,从事民情调研,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了解。首医学子用脚步探寻家乡医疗卫生建设现状和需求。
“医”线观察,健康同行
张玲瑜同学调研基层医疗现状
2022级助产学专业张玲瑜同学实地走访山东省临沂市的两所市、县级人民医院和两所民营医疗机构,围绕慢病管理、专科建设等议题,访谈20余位行业从业者,深入调研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在仪器设备、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方面的情况。
她发现,“实际需求往往比书本知识更为复杂,仅依靠传统方法难以解决,亟需结合现代科技创新为基层医疗注入活力,这为我的学习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与诊疗,实践锻炼
翟乐同学正在为患者测量血压
在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豆庄镇后营村卫生室,五年制临床医学(定向)专业2023级的翟乐同学跟随主治医生学习诊疗全流程,从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到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在实践中锻炼临床思维和能力。
他细心关怀每一位前来诊疗的患者,一位糖尿病患者称赞他,“让我们在病痛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尊重”。
“我的小姨也是一名乡村医生,她每日前往一位生命终末期的老爷爷家中,细心地探望并输注营养液,这一善举在乡里广为传颂。她的善行深深激励了我,坚定了我对乡村医疗事业的初心。”
导医服务,温暖港湾
张笑晗同学在宣武医院参与导医志愿服务
2024级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本科生张笑晗同学在宣武医院参与导医志愿服务,在这段日子里,她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步履蹒跚的老人,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有第一次独自一人前来就诊的年轻女孩,脸上写满了焦虑;有焦急等待检查结果的家属,他们急切的眼神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自此,医院于我而言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治疗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港湾。医护人员们日夜奋战,用专业与爱心守护着患者的健康;而我们这些志愿者,虽力量微薄,却也能为这份温暖添砖加瓦。”
战胜死神,黎明将至
李响同学在参与抢救
大年初一凌晨,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时,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23级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李响同学和神经介入科的医生们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患者80岁,老年男性,突发偏瘫凝视,疑似大血管病变,已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夜色沉沉,黎明未至,潞河SITC团队的医护人员迅速集结,投入与时间的赛跑中。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悄然洒向大地时,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病情好转。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内心的欣喜,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最美的回报。
二、天选科研人追梦不息
在实验室的灯光下,首医学子以严谨与热忱追逐医学真理。寒假期间,这群“天选科研人”用汗水诠释对医学事业的热爱,用坚持书写青春的科研篇章。
失误是经验,意外是线索
高兴同学在实验室
燕京医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2022级本科生高兴同学和4位同学在实验室开展了关于中药药材的实验。在进行质量控制和药效验证的过程中,她们遇到不少突发状况,如实验尾声时离心管破裂、计划当天给药的细胞被污染、液相结果与理论不符等等。
“大家把失误当作经验,把意外当作查缺补漏的线索。”高兴同学感慨万千,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遇到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共同想办法解决,没有怨言,没有逃避,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
科研人的肌肉记忆
刘亚琳同学在进行实验
年假结束后,基础医学院动物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刘亚琳同学赶紧回到实验室,检查培养基有没有染杂菌,观察线虫的生长状态,一边观察一边大脑飞速运转构思实验计划……“科研人开始复工啦!回到实验台的那一刻直接启动肌肉记忆,进入工作状态,准备新的培养基和倒平板,1L培养基不在话下,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她信心满满地说道。
正是勤学读书时
姜佳译同学在进行实验
窗外寒风凛然,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但实验室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科研人的热情丝毫不减,离心机飞速旋转,酶标仪一刻不停地工作。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学2024级博士研究生姜佳译同学和同门聚在一起,或讨论实验方案,或分析数据,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知识的积累让内心愈发丰盈踏实。“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们用汗水浇灌梦想,不负青春韶华,正是勤学读书时!”
三、社区基层长才干
密切联系群众,感知家乡变化,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首医学子深入一线,青春赋能基层建设。
小小窗口,人文关怀
吴宛彤同学拿取疫苗
社区保健工作是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的关键环节。2023级预防医学专业的吴宛彤同学在北京市丰台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实践社区预防接种的基本流程。她发现,医生在儿童适龄阶段提前告知疫苗的生产地和自费情况,不仅能为家长预留充分的时间做准备,更体现了对居民需求的灵活响应和人文关怀。在与接种者及家属的交流中,她也学会了耐心倾听和清晰表达,并学习如何在保健工作团队中有效发挥自身作用。
医防融合,从个人到集体
孙梦洋同学参与科研项目实践调研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2021级预防医学专业的孙梦洋同学在北京市顺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队列研究实践与调研采样,他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通过实践,我深入学习理解了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理念,思考如何更好地学习实践,以科研助力医疗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心系家乡,为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薛阳同学开展岗位实习实践
2022级助产学专业的薛阳同学前往家乡北京市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岗位实习实践。在实习期间,她参与健康档案整理、科普手册撰写以及家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这次实践经历不仅为她今后制作健康科普系列短视频提供了素材,也让她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为家乡医疗健康贡献智慧力量。
“我希望能开发并优化一套社区健康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风险评估、干预教育和远程诊疗,有效提升社区健康管理效能。”薛阳充满期待地说道。
幸福的意义在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
刘文慧同学在打扫整理图书馆
走进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基础医学院免疫学2024级博士研究生刘文慧同学,投身于图书馆的打扫与资料整理工作。这段经历让她收获了无数温暖而幸福的瞬间,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的真正内涵。当看到被清扫干净的书架逐渐露出原本的面貌,一本本整洁的书籍重新焕发出光彩时,她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或许幸福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的享受,而在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
四、我为首医宣传代言
为加大学校本科招生宣传力度,强化大中学之间的衔接,上百名首医学子化身“宣传员”,走入母校,开展“卓越的你 请来首医”招生宣传。
北京有多大,首医就有多大
吴子成同学介绍学校情况
“北京有多大,首医就有多大。”当护理学院护理学2024级本科生吴子成同学介绍起首医附属医院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寒假回母校进行招生宣传,分享学习经验,“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能为学弟学妹们点亮前行的灯塔,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坚定地迈向心中理想的大学殿堂。”
期待相遇,共写青春
陈子钰同学介绍学校情况
这不仅是一次招生宣传,更是一场梦想的接力。这个寒假,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2024级本科生陈子钰同学带着满满的热情与期待,回到母校曾经拼搏过的教室开启招生宣讲。从底蕴深厚的发展历史,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从实力强劲的优势学科,再到激烈的学术竞赛……台下怀揣梦想的学弟学妹们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她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大学校园里与学弟学妹相遇,共同书写美好的青春篇章!
重返母校,梦想接力
张腾越同学宣传学校情况
202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张腾越同学回到母校保定市第一中学宣讲,通过视频、PPT详细介绍了首医概况以及首医学习生活体验,激发了学弟学妹们对首医的向往。
“学弟学妹们向往的眼神和扑面而来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他们对医学专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学习目标。”张腾越同学感动地说,“重返母校,像是和曾经的自己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更是梦想的接力。”
薪火相传,弘扬医学精神
尹思宇同学宣传学校情况并互动问答
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和互动问答,2023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尹思宇同学将学校的医学专业特色展现在母校学弟学妹面前。在讲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亲身经历时,她生动诠释了医学精神。
她表示,“宣讲活动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播下了爱与责任的种子,在弘扬医学精神中,让医学梦薪火相传。”
五、公益志愿正青春
首医学子在寒假期间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科普盛典,志愿有我
王心琦同学参加2024中国健康科普大赛活动志愿服务
2024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王心琦同学参与了2024中国健康科普大赛年度盛典活动的志愿服务。除了领奖人员服务保障,她还积极参与场地布置、流程彩排、物资准备等工作环节,为这场科普盛会的成功举办添砖加瓦,为健康知识传播贡献力量。
“这次实践让我学会高效统筹与应变,更深刻认识到健康科普的重要性。”
撰稿:吴雅霖、卢晨、李正萍
编辑:范佳丽、刘晶轶
图片:“返家乡”社会实践青年学生等
排版:陈晨
审核:周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