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首医青年和集体荣获全国表彰!
4月30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布《关于颁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的决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救治团队被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脏中心行政主任翟光耀被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
据悉,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救治团队是本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北京市唯一的获奖集体,也是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翟光耀则是本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中唯一一个首都卫生健康系统获奖个人。这些荣誉的获得生动展示了首医人的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也彰显了新时代首都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救治团队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救治团队(RICU)承担着全国呼吸道疾病与危重症患者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医疗科研教育等重要任务。该团队由我国著名内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1991年组建,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努力,发展成为呼吸与危重症救治领域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团队。
一、精微处见真章,织就危重症救治经纬
以仁心为灯,以创新为刃,在呼吸的方寸之地开辟生命战场。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9岁的团队,承担着来自全国各地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具有国内最为完备的呼吸支持技术体系,在无创通气操作技术及应用指征、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肺保护性通气、体外膜式氧合(ECMO)等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率先在国内将ECMO技术应用于极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建立并不断完善ECMO建立与管理规范和流程,目前已救治300余例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该团队曾接收一名因产后抑郁服用百草枯自杀的姑娘,辗转到北京朝阳医院后,需要通过ECMO维持生命体征等待肺移植,因长期隔离治疗使其经常对生活失去信心,医护人员给她翻看孩子照片、在画板写上鼓励的话语,帮助其点燃求生意志顺利康复,最终成为目前全世界百草枯中毒肺移植后存活时间最长的病例。该团队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结合细致入微的关怀,治病更“治心”,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危重症患者400余人,托底生命希望,为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做出杰出贡献。
二、风雨中显担当,淬炼应急救治中国方案
以坚守为矛,以速度为帆,在疫情的惊涛骇浪中架起生命方舟。多年来,团队成员始终第一时间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日夜坚守和精准施治换患者、百姓平安。2003年抗击SARS期间,童朝晖连续在病房工作3个多月,成功救治近200名SARS患者,随后该团队亦在2008年H5N1型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突出贡献。新冠疫情期间,该团队成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急先锋,26名青年医护人员先后多次奔赴武汉、新疆等全国各地一线支援、指导重症患者救治,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团队成员常年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医疗援助,帮助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和系统诊治规范,培养专业救治医护人员,多次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副主任王睿作为我国第三批援瓦努阿图中国医疗队队员,在遭遇7.8级地震的危急时刻,不顾自身伤痛,全身心投入震后救援的行动,力行奉献担当与医者仁心,深刻诠释中国医疗队“救死扶伤,大爱无边”的崇高精神。
三、产学研破边界,领航呼吸医学创新赛道
以临床为源,以算法为翼,在呼吸的微观宇宙解码生命方程。2024年9月,该团队基于临床经验创新性提出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在美国权威杂志发表,引发业界关注,成为我国首次登顶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团队在组织实施高质量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团队始终致力于将救治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各类基础及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北京市科研重点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此外,团队逐步建立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承担来自全国专科医师、护理进修任务,举办国家级、市级各类教育、进修项目,将救治经验变为教学案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精于呼吸支持技术与危重症救治的医生和护理人员。
团队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团队负责人童朝晖入选首届国家杰出医师等称号,团队成员中不断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等。
新时代青年先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脏中心行政主任翟光耀
翟光耀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北京市通州区第七届政协委员,始终践行“健康中国”的工作主线,以心血管疾病诊疗体系创新为核心,在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中彰显民主党派成员的使命担当,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
一、守正创新勇攀高峰
博士毕业并取得医师资格证后,翟光耀便投身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开启医路征程。身着厚重铅衣,肩负生命重托,潜心钻研技术,每年完成冠脉介入治疗2000余例。
在技术创新上,他擅长运用腔内影像学,综合旋磨、准分子激光等预处理技术攻克冠脉复杂钙化病变难题,在国内率先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多种冠脉复杂病变,技术经验与手术例数国内外领先。积极开展新技术临床研究,在冠脉介入机器人辅助系统、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等方面先行先试。
科研领域同样成果丰硕。翟光耀2022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4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致力于为心肌缺血性再灌注治疗探寻新靶点。他在冠脉介入机器人技术难题攻关中取得全国领先成果,多项原创研究带来技术突破,累计研究经费近500余万元。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9篇,获批介入机器人相关发明专利2项,并参与多部医学著作编写。同时,担任多个学术组织重要职务,受邀成为多场学术会议主席团成员,任职医学期刊编委,荣获多项荣誉,如“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首都医科大学优秀青年人才A类”等。
二、视患如亲热心公益
翟光耀始终牢记农工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从医以来,始终将患者放在首位,深刻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在日常诊疗中,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以精湛医术和温暖关怀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
翟光耀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深入开展医联体建设,搭建微信会诊通道,承接双向转诊,与医联体单位紧密合作。组织专家下沉社区,开展培训、门诊、义诊等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基层百姓身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人受益于专业医疗知识与服务。
三、扎根临床不断深耕
为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翟光耀2023年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人才引进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自2023年8月起,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导管室主任。任职以来,翟光耀全力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冠脉介入年手术量增长近10倍,2024年冠心病介入手术单院区北京市第三,复杂冠脉介入手术量占比高,吸引大量外地疑难、危重患者,极大提升了学科知名度。胸痛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优化绿色通道诊疗模式,实现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科、胸痛中心双绕直达导管室,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开展心脑联合诊治平台,推进泛血管疾病诊治水平,开设多个MDT门诊,促进多学科协作。
翟光耀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完成国内首批、北京首例“全流程”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下冠脉介入手术等多项全国首批、北京首例新技术,提出“潞河方案”并在国际学术会议汇报发言。他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和锻造了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医疗团队,为医院心血管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发挥“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农工党党员的责任担当。
首医青年和集体将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主动把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卫生健康事业,立足自身实际和工作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统稿:卢晨
排版:王婉婷
审核:周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