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急诊医学论坛中外专家研讨奥运急救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主办、北京枫华长泰公司承办的首届北京国际急诊论坛暨奥运急救论坛在北京召开,重点围绕急诊医学构建模式、急诊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奥运急救专题进行。来自新加坡、香港、台湾、法国的急诊医护专家,以及近期在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内外的急诊专家学者六百余人参加论坛。有30名中外急诊专家学者在大会交流。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邵孝弘教授、顾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主任李春盛教授等分别在开幕仪式上讲话。他们强调,急诊医学工作是一门年轻学科。作为学科,由于模式的局限,有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这是我们致力于推进和实践的目标;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关注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急诊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的不同要求。本次会议还集中与会者智慧,通过交流为发展我国急诊医学体系献计献策。吕兆丰校长表示,面对2008北京奥运会对急诊医学的需求,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1500多名医护人员,确有能力、资格和水平,保证北京奥运会顺利成功。
据了解,急诊医学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门新的以各个临床专业急性病、危重病、灾难救助为特色的临床学科。其特点是以最少数据、最简单有效的救治手段和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急危重病展开救治,使其生命体征稳定,转危为安,为后续治疗提供条件,并为进一步诊治打下基础。由于各地区、各个国家卫生部门对急诊医学理解不尽相同,因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急诊科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分为英美模式,即强调及时送到相关医院救助;有德法模式,即强调移动的ICU,即重症监护室。由于其模式和专业队伍的建设各有千秋,就造就了现今在世界范围内急诊医学模式构建各不相同,人才培养方式也千差万别。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多元经济,预示着急诊医学也是处于发展时期。尽管各个医院建有急诊科,各个城市有120急救站,各个相关部门也正在推动急诊医师专科准入制度,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地域较大的原因,急诊医学构建模式和人才培养很不平衡,至今还没有一个现行的可资借鉴或模仿的急诊医学构建模式和完整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
适逢2008年奥运在北京举办,紧急医疗救助是成功举办奥运的重要保障。为此,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作为国内第一个集14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与北京120急救中心、CDC和基础医学院共同组建的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各个亚专业较为齐全的急诊医学教育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就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紧急救援等重大问题与国内外同行共同探讨。旨在为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研讨交流和经验借鉴搭建平台,为早日构建我国急诊医学体系发展献计献策,为人才培养体系做出首医人新贡献。
来源:中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