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胸科跨院联动 成功救治肺癌骨转移合并肺栓塞患者
近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在城市副中心的两家医院之间高效展开。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期间突发喘憋症状,经紧急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通过两院紧密协作会诊转诊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血管外科迅速响应,完成急诊手术,患者转危为安,并顺利重返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继续治疗原发病。这场跨院联合救治行动,成为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的典范案例。
突发危机:肿瘤患者的“隐形杀手”
患者程先生患有肺部肿物并伴有截瘫,在当地医院检查怀疑肺癌,家属慕名从内蒙古翁牛特旗来到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治疗。经系统诊查确诊为肺癌脊柱转移,病情较重,且患有重度冠心病,拟进行手术治疗。但在治疗期间,程先生突然出现严重喘憋、血氧饱和度骤降,确诊为大面积肺栓塞。由于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长期卧床及放化疗等因素,会显著增加VTE风险,尤其肺栓塞是肿瘤患者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
跨院接力:两小时搭建“生命通道”
面对患者危重病情,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务处迅速与协作单位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联系。潞河医院医疗部高度重视,立即联系血管外科赵亮主任,并安排闫昌葆副主任医师到达胸科医院会诊。通过共同讨论病情,评估风险,最终认为患者肺栓塞(中高危)诊断明确,应进行肺动脉栓塞取栓术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鉴于胸科医院为肺癌专科医院,目前不具备肺栓塞系统整体化治疗的条件,最好的选择是转院治疗。闫昌葆立即联系潞河医院启动肺栓塞救治绿色通道,程先生很快安全转入潞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叶钢主任团队快速接诊,紧急处置,稳定生命体征,为后继治疗提供了必要条件。血管外科手术团队在导管室的积极配合协作下,有条不紊地开始股静脉穿刺置管,肺动脉造影明确双肺动脉主干血栓位置,应用取栓导管吸取出肺动脉内血栓,并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再次肺栓塞,手术历经两个小时顺利完成。术后,程先生的血氧及心率迅速恢复,症状明显缓解,从发病到手术完成病情稳定仅用了6个小时。术后第三天,经过潞河医院综合评估,程先生病情稳定,顺利转回胸科医院继续治疗癌症。血管外科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血栓后续治疗方案,并和胸科医院主诊医师做了有效沟通和交接。
紧密协作:院间紧密协作模式显优势
同处城市副中心的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和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多年来在多个领域有着紧密协作和学术交流。近年来,在两家医院医政管理部门牵头下,已逐步建立常态化的院内VTE防治体系和两院院间VTE会诊协作机制,包括院级会诊、术前评估检查互认、急危重症转诊绿色通道等。这种“专科互补、急慢分治”的模式,使肿瘤合并VTE患者既能获得血管外科的精准救治,又能无缝衔接原发病治疗,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并极大提高了诊治效率。
潞河VTE多学科救治团队,包括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导管室、放射科、超声科以及血管外科等,是一个全面、高效、高质量的VTE救治团队,已成功救治大量VTE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以及救治经验。本例患者成功院间会诊转运和救治,再次体现了城市副中心医疗体系的整体高效运转,两院也将进一步探索和推广跨院间多学科协作优化流程,让更多“隐形杀手”无所遁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编辑:刘晶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