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快讯

活动快讯

我和我的祖国 一名60级校友的芳华记忆

首都医科大学校园里,矗立着一座镌刻有“母校情 赤子心”镏金大字的印度红石,它厚重、沉甸,承载着一代海外赤子的报国情怀,也见证了我校首届毕业生许永照教授的逐梦岁月。

回国求学 与首医同成长

1958年8月18日,19岁的许永照与45位风华正茂的印尼华侨青年一起,辞别父母,登上了开往祖国的邮轮:回国求学,报效祖国。怀揣着青春梦想,凝望着亲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他们暗下决心:“放心吧!我们一定会为华侨争光。”

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歌唱祖国》乐曲,湛蓝的天空、芳香的泥土、和蔼可亲的同胞……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祖国,我回来了!”归国后的第一件事是向祖国献礼,受印尼龙目中华总会委托,许永照将100公斤优质稻种和咖啡豆交到了华侨接待站领导的手中,礼物虽小却凝聚着广大侨胞对祖国的一片真情厚意。领导的一席话给了他们无比的温暖和鼓舞:“祖国欢迎你们,感谢广大侨胞对祖国的支持。愿你们像这些种子一样,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流逝的岁月不复返,与母校同成长的印迹却永世难忘。1960年5月,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大批回国侨胞可提前高考,许永照等120名华侨同学被北京第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录取,成为母校的首届学生。

1960年正值学校初创时期,校舍还未奠基,回龙观精神病院的一个四合院成为了首届学生的临时校舍,不久又迁至蓝靛厂。在这里,校领导带领“华侨乐队”,迎接五湖四海前来报到的国内新生。9月,500名首届学生终于搬到母校现在的校址,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那时学校只有一栋外露红砖的教学楼,内部设施正在施工,学生宿舍正在建设。教室成了同学们的临时宿舍,食堂则是一个大工棚。粗粮和熬白菜是基本主食,一周能吃上一次带有“肉”香味的熬白菜和一个烧饼,就是一种享受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许永照和同学们一边参加校园建设,一边进行课程学习,这期间大家建立起来的师生情、同志情、同学情,历久弥新,终生难忘。

留校执教 授人医术医德

1996年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首医首任校长吴阶平院士合影

艰苦的岁月磨练着人的意志品质,师长的谆谆教诲让人受益终身。1965年9月,许永照毕业留校,有幸到首医首任校长吴阶平院士身边当秘书。吴阶平的工作态度及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许永照的一生。有一次大兴县医院邀请吴阶平为一位两性畸形患者会诊,许永照问吴老去不去,他痛快地回答:“去!”当许永照准备去车队要车时,吴老阻止说:“我们坐公共汽车去。”第二天,许永照陪吴老坐上了永定门外的郊区车,一路颠簸前往医院,为患者做了细致检查,制定治疗方案。几天后,吴老又返回医院,亲自为那位普通农民患者做了手术。

吴阶平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他多次受命带队前往印尼为苏加诺总统治病。20世纪70年代末,已退休的苏加诺私人医生将自己写的回忆录《历史的见证》送给了吴老,书中大篇幅描述了当时来自5个国家的医疗代表团为苏加诺总统治病的情况,其中对吴阶平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赞赏有加,对中国医疗组采用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吴阶平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医疗水平,高尚的思想品德,深深影响着许永照,时刻指导着他做人、做事。

50多年来,许永照从归侨学生,成长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授。面对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临床专科医生、外国研修生等不同授课对象,要求不同,授课内容、深度和难度差别很大,他便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值得欣慰的是,同学们和同行们对许永照的授课还是非常肯定的,他们说:“听许教授的课是一种享受。”来自日本东海医疗专科学校和大阪医疗专科学校的学生,对许永照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的教授真棒!责任心很强!许教授在日本的人气很旺!”每次毕业典礼和欢送会上,学生们都会以特有的方式拥抱亲吻他们热爱的许教授。许永照教授为母校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也实现了当初回国时许下的“一定为华侨争光”的诺言。

不忘初心 情系母校

首医港澳校友会赠送母校石雕:母校情赤子心

2000年退休后,许永照教授承担起了与学校海外校友会联系的工作,成为学校与海外校友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母校50周年华诞之际,一尊由港澳校友会捐赠、设计、镌刻有“母校情 赤子心”镏金大字的印度红石刻,在学校的桃李园矗立起来,旁边耸立着一棵当年首届学生亲手种下的高大同龄树。它们与现代化的校园建筑交相辉映,见证着母校的历史,见证着那个年代归侨青年的报国之心,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今,许永照教授依然在追梦,祝福母校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祝愿祖国永葆生机、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