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医要闻 |新闻快报 |信息公告 |图片报道 |学术校园 |媒体首医 |学院动态 |附院快讯 |人文首医 |教师风采 |学子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部开展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部 发布日期:2017-11-10 浏览次数: 字号:[ ]
  112日-4日,马克思主义学部组织思政课教师赴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西南联大旧址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和党情,加强中华文明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的教育,从历史镜鉴中感悟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苦难辉煌,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学部教师们通过一张张岁月沧桑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厚重的历史文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知晓了云南讲武堂的进步师生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自由解放而不懈奋斗的英雄事迹,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命运多舛、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深刻领悟了以讲武堂进步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为国为民,追求真理,舍生忘死,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

  时值西南联大80周年校庆之际,学部教师们一行在西南联大旧址,包括学校大门、“民主墙”、教室、建校纪念碑、烈士纪念碑、西南联大纪念馆、“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闻一多塑像等地参观,实地感受西南联大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在梅贻琦、张伯苓等教育大家雕塑前,大家注目凝视,耳畔响起了梅贻琦校长“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豪言壮语;在建校纪念碑前,大家从一行行投笔从戎的师生名单感受到了联大师生的家国大爱;在烈士纪念碑前,大家静静伫立,默读着碑文,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西南联大原教室内,听讲解员为大家唱起了西南联大校歌:“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大家在这穿越时代的歌声中感悟着顽强的求学意志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南渡的悲愤,北归的期待,艰难中崛起,奋斗中升华,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动写照,彰显了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部教师带着崇敬的心态,瞻仰西南联大旧址,追忆西南联大历史,缅怀西南联大师生,既是向在抗战烽火中不屈不挠、求学报国的莘莘学子致敬,向在战乱漂泊中弦歌不辍、砥砺前行的师生们致敬,更是向在艰难困苦中铸造的“刚毅坚卓”的伟大精神致敬。

  在云南近代历史上,有“一文一武”两所学校名闻遐迩,“文”是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是指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我国近代三大军校之一,人才辈出,被朱德总司令誉为“中国革命的熔炉”和“革命的摇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1938年至1946年间,为躲避日寇的战火,由当时的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大学南渡西迁至昆明后合并组建的一所大学。在昆明8年期间,从这里相继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4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来自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更来自于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这充分印证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当下中国大学肩负的崇高使命,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必须的担当。

  随后,大家还先后参观了闻一多故居,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等地。学部党总支书记、主任杨淑敏,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杜长林及各教研室主任、教师等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部将适时举办教师社会实践汇报会,让每位参加实践活动的教师交流实践成果,分享实践感悟和体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地址: 北京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邮编: 100069 电话:010-83911040 联系我们:shmzhf@ccmu.edu.cn